陕西7个高校牵头的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09.01.2015  22:41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大会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4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67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26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17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7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陕西7个高校牵头的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西安交通大学《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项目、第四军医大学的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项目、长安大学《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整车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混流式水轮机水力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空军工程大学的1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陕西高校参与的6个项目也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的《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项目、陕西科技大学参与的《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功能化应用》项目、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项目参与的《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项目、第四军医大学参与的1个项目、空军工程大学参与的1个项目、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参与的1个项目(详见附表)。


陕西高校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部分项目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教授课题组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 该校李涤尘教授课题组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李涤尘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骨替代物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我国每年因创伤、病变、车祸造成的颅颌面骨缺损患者达300多万人,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咀嚼、发声,甚至影响视觉和脑部功能,大多数需要植入骨替代物进行修复。因此,研发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制造技术从传统机械制造向生物与仿生制造发展的前沿方向。李涤尘课题组利用快速成形(也称为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发明了基于医学影像数据和生物力学的个性化替代物原位设计方法、适应于个性化骨替代物的快速成形制造方法,以及形成促进替代物向活性骨组织转化的微观结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有效提高了个性化骨替代物修复质量。研制开发了颅颌面骨缺损修复的个性化替代物系列产品和制造设备,实现了颅颌面骨缺损个性化修复的数字化、精确化和大规模临床应用,精度比传统手工塑形提高10倍以上,手术效率提高80%。项目研究过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256篇,其中SCI收录42篇(他引189次),EI收录96篇,国内外机械工程和临床医学领域专家认为该项目:“是制造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的深度交叉”“提供的精确植入物具有重要功能和完美的结果”“促进了‘个体化’修复外科的发展”。项目发表的3篇论文均获得国际著名出版集团Emerald“高度好评论文奖”,该成果的个性化替代物产品、制造设备、手术器具销往多家医疗机构和制造单位,在医学临床取得重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悉,该校以参与单位完成的“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建东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该校李建东教授率领研究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校获奖团队成员还包括教师盛敏、张琰、李红艳。李建东教授团队完成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项目,提出了异构自组织资源管理架构,发明了无线局域网自主接入、网络移动、异构网络分流传输方法,解决了网络大规模、用户高移动、业务大容量带来的挑战,攻克了网络资源与业务流传输需求有效适配的难题,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主导力,研发了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移动宽带热点设备、异构网络联合资源管理设备,已应用于全球130多个国家的470多家运营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长安大学】 由该校马建、赵祥模教授等完成的《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整车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针对汽车制动与ABS整车不解体检测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提出了利用扭矩控制器模拟道路附着系数、利用飞轮组模拟车身平动惯量的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室内台架检测方法,建立了汽车制动与ABS台架检测动力学模型;发明一种基于磁粉离合器的台架式路面附着系数模拟装置,实现了多种组合工况条件下路面附着系数的动态模拟和对汽车制动与ABS整车性能的不解体检测;采用智能化分布式测控技术,研发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自动测试分析系统。依据研究成果,本项目开发了3种类型32个型号的汽车制动与ABS整车智能检测系列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项目合作单位主持和参加编写11项国家和行业检测标准,完善了我国汽车检测标准体系。项目成果获得国际认证6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汽车制动与ABS整车检测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供稿: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陈栋)       延伸阅读: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布 高校主持项目占比高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