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发布《2016年陕西蓝皮书》

14.01.2016  16:13
  


1月13日,《2016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副院长白宽犁介绍《2016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并与蓝皮书的主要编撰人员裴成荣、王长寿、谷孟宾、张春华共同答记者问。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发布会。


白宽犁副院长发布《2016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

陕西蓝皮书》是我院整合精锐力量精心编撰的资讯类、连续性、应用型年度智库产品,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从1998年至今已累计推出48部,成为我省重要资政优势品牌。本次发布的《2016年陕西蓝皮书》包括4本,分别是:《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6)》、《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6)》、《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6)》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2015-2016)》,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6)》对2015年我省宏观经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对外贸易的运行态势进行了理性分析,对2016年经济形势进行了科学预测。《报告》对经济新常态下陕西实施“追赶超越”发展的现状特征、目标选择及战略举措进行了研究,对陕西“十三五”规划的关键点进行了探讨,对陕西制造强省建设路径进行了探析。围绕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城际铁路网建设、土地流转与农民生计模式转变、精准扶贫脱贫方式、应急产业、3D打印产业、会展业、钢铁工业、“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2015年,陕西经济运行缓中企稳、且稳中向好,多项经济指标在三季度出现了回升。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工业生产发展企稳,固定资产投资缓慢回升,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和支出保持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但经济运行进入到转型阶段,也存在工业景气指数下降,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位徘徊,陕北地区经济持续下滑等问题。《报告》建议:2016年,陕西要继续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提高对外开放度;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消费;加强抑制土地流转非农化倾向,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关中城市群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提高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加快钢铁工业战略性调整重组和企业内部全面改革等,实现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6)》紧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内涵,以“四个全面”战略部局和建设“三个陕西”为主线,对2015年陕西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客观呈现了陕西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对2015年陕西省法治政府建设、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区县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以及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中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等领域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对年度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公众调查,从不同侧面反映陕西公众对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认知与态度。围绕以民生为主轴的社会议题,包括教育事业改革、劳动就业、老龄化、城乡低保、残疾人事业、传统文化建设、农村选举、美丽乡村建设、青年群体婚姻、家政服务业、“农转居”社区教育及雾霾天气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陕西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陕西坚持“五个扎实”,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大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增加,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民生质量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病保险制度覆盖全省各市,因病致困、致贫问题得到制度支撑,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上学难问题进一步缓解,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社会组织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平安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公众社会安全感增强,为“十三五”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报告》建议:2016年,陕西应进一步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积极应对老龄化;继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创新扶贫理念、完善扶贫机制,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抓住陕西历史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契机,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对陕西省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目标;全面实施雾霾治理六大举措、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力求雾霾天气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6)》全面总结了2015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和主要成就,对全省主要文化行业及各地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前景展望。围绕陕西国民休闲体系、陕西出版体制改革、陕西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等重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陕西的特色宗教文化、地域文学创作、古籍存藏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和研究;对“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会展业创新发展、陕西纪录片发展、文化产业教研、政府网上办事服务创新、传统美术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十二五”期间陕西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史前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手工业民俗的“”态保护、互联网金融+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陕西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2016年,陕西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着力将文化产业作为陕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围绕重大文化项目形成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更加重视城镇建设领域的文化内涵,致力于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有效保护相关区域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遗存;通过推进文化保税园区、国际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实现文化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的完善。通过组建陕西省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易中心、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城、加强丝路沿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等,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预测:随着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召开,陕西文化工作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力争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到2020年,陕西将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打造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贸易品牌,建设一定数量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对外文化贸易园区,搭建一批能够推动陕西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陕西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5-2016)》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年度“五通”建设的现状和进展,并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报告》以“凸显西北”为特色,在国际层面主要对与西北区域相关度较高的三条国际经济走廊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具体包括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在国内主要围绕西北五省区进行跟踪研究,具体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以及陕西省会城市西安。《报告》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的建设展开研究,对丝路经济带设施互联、产业合作、投资合作、贸易合作、电子商务、旅游合作、农业合作、开发性金融、人民币国际化、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科技合作、宗教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报告》提出:要抓住并用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做实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各国海关之间的合作,积极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充分发挥合作园区国家战略的品牌效应;做好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加强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经贸合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丝路经济带科技合作;加强能源资源合作和产业领域合作,建立企业信用体系,重点扶持对外经济合作和投资的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贸易合作,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物流业发展;建立丝路国际旅游协调机制;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发挥宗教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层次合作平台,全面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水平。





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答记者问



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春华答记者问



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王长寿答记者问



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答记者问



陕西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陕西新闻
黄河保护法通过 保护“母亲河”有法可依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梁晓陕西新闻
今年我省成功应对17轮强降雨实现安全度汛
  记者10月27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汛期,陕西新闻
“监管+”为食品生产企业纾困解难
  10月24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