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座谈会看到了西安文化产业的王炸
六月,更长安先后被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两次邀约座谈。
如果说第一场座谈只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一次工作情况说明会的话,那么第二次的座谈则是一场满怀诚意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责任与担当,包容与鼓励,看到了大西安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希望。
显然,这次握在大西安手里的是一副王炸。
前段时间,更长安新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抖音的火难解永康书记心中的愁》,心系大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长安君在文中对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做了一番点评分析,且论述了存在的部分短板。
未料,文章引起了西安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不日便与更长安取得联系进行了一场“座谈”。
市委宣传部负责文化产业的领导先是对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及主要工作做了说明,通过省委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关心指导,一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取得了骄人成绩,让我们备受鼓舞。
由于钟情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不久更长安又推出了《三个“江湖人”眼中的西安城市IP》,为手握文化金矿的西安文产支招。于是,第二场座谈时间又很快被约定……
谁都知道西安的文化资源异彩纷呈,是一座用之不竭的金矿。可近年来产业开发比例不协调是事实,模式创新不足也是真的,融合深度不够更没法回避。究其原因,很多热爱文化产业,关注大西安发展的老百姓都将矛头对准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
这实在怪不得人们会有此起彼伏的质疑声。且问这十多年来,政府在文化产业开发上都做了哪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事?激励社会力量的投入力度有多大?一言已出,人声寂寂。
再加上长期以来,政府工作之于老百姓来说就像蒙着一层神秘面纱。比如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主管单位具体做了哪些工作群众知之甚少,而即使有部分渠道做过信息推送,内容也太过教条枯燥;现实中未以实物落地参照,又无数据指标对比,人们不了解,只当做得不好。如此,误解质疑便在所难免。
“可总得向前看,也总得要改变,不是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扭转现下的这种局面”,第一次座谈上,负责文产的领导坦言,在不否认过去的前提下,必须着眼当下,尽快调整发展。
先不论结果如何,至少这是作为普罗大众一份子的更长安最希望见到的态度。
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一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转变思维方式谈何容易?如何改才会大有成效?
首先是作为这座巨大金矿管理者的文化产业部门,其开发意愿空前强烈。这一点从《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数据中足以印证。两万一千余字中,经济被提到76次,创新64次,旅游34次,改革31次,科技30次,而文化最多,提到了84次。
深知重任在肩,迫在眉睫。为此西安市成立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宣传部新设了文化体制改革处、文化创意产业处。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15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中,除了杭州外,西安是配备专门力量落实文化产业的城市。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还得积极引导,不断地激励。于是决策层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补短板加快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与之配套的其他措施,对符合奖补条件的企业,可根据该政策的《服务手册》查询要求,取得政府补贴。例如:对参与国家“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扶持计划”,且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万元,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速不低于25%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老钢厂创意产业园就是受益者之一,被评为陕西省“双创”示范基地后。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分别获得重奖,老钢厂负责人曾告诉长安君,不论是政策帮扶还是资金扶持,老钢厂都获益不小。
“至少在硬件上,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与重视,为的就是激励、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在西安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交谈中,文产处的负责人如数家珍,将所有奖补政策、数据、文件等,清楚无误的悉数道出,仅此一点,就足以让长安君暗自喟叹。
如此大费苦功,究竟成效如何?且先看一组数据对比。
2016年,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考核评比中,西安倒数第二;而到了2017年,西安已然走在了全省最前列,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获得全省考核优秀等次第一名。
算起来,真正的蓄势待发应该是从2017年起显现出来的。2016年,西安市新增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只有6家;到了2017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有78家;再到2018年前4个月统计出,同等体量的企业已达到104家。2018第三届丝博会上,西安签约文化产业项目35个,金额达1116.775亿元;而前不久的5·12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论坛上,又有10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金额超过47亿元。
若说硬性数据最能够说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加速度,那么,对于西安乃至全国人来说,将文化元素落地展示,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形成规模才是在实实在在的发展。
2018年是西安文化产业集中发力的一年。年初那场“西安年·最中国”光影展,让全国人民见识到西安的魅力;而抖音的火又迅速带动了西安的旅游人数;一场无人机秀更是引爆了舆论关注的话题;六月的“6·18唐文化旅游周”更是向世界发出了邀请函。
不得不说的是,无论热烈的褒奖还是消极的评判,政府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力终于落到了实处。这是改革开放的40年来,西安最受关注也最具话题的一段时间。
在与长安君的交谈中,很多群众曾很中肯的表示:“比起这座古城此前的死寂沉闷,政府的这次作为确实搅活了一城的死水,西安市民的精神世界空前高涨”。
西安文化产业要发展,不仅要摸清家底,还得找准差距。众人习惯了拿西安与成都做对比,也常用杭州作为榜样学习参照,于是就有了各种“自嘲”与“点评”,毕竟心系大西安发展的那么些人总能说道个一二三来。
可品头论足是一方面,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又是另一方面。在座谈中,文产负责人拿出近期与团队成员调研考核的方案,告诉长安君接下来的实施构想,他语气坚定,不疾不徐,将未来全市千亿级的版图一一展开描述,包括哪些方案可落地,哪些可借鉴,哪些有困难,以及解决的措施与办法是什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令人意外的是,不仅文产处的负责人对成都、杭州、武汉、深圳等文化产业先进城市的发展概况门清,就连长安君随意问其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能精准的说出几个城市的对比数据,以及发展思路来。
没有想象中的得过且过,长安君只看到宏大的格局规划,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成绩,一场工作座谈反而像是一场热烈的讨论,实在令人叹服。
当然,与高效同行的必然是严厉的考核。文产处的工作人员手拿一份考核表单,细数着自己这个月的工作成绩,哪些做的好,哪些还需改进。长安君眼见着这张表单的考核指标,只能说严苛到不能想象:每月一次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会,既点评重点工作推进,还设置了擂台赛进行优劣评比,做的好的要总结经验,差的不但得分析原因还要督促整改,只看得长安君直冒冷汗。
文产负责人笑着打趣:“工作压力很大,就连我们的老同志都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可还是感觉时间不够,做的不够,大家都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一年来用”。话锋一转,他又继续道:“对对,不仅要团结所有文化人还得组织建立智库,成立智囊团,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这事”,又一面迅速的拿笔记录着什么。
两场座谈下来,长安君总结出两点:一是省、市委两级班子对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有清晰的规划把握,也做了大量的建设性工作;另外,两次面对面的交流中,长安君深切的体会到职能部门的作风转变,敢于直面问题、直面监督,甩掉了“庸、懒、散、拖”顽疾,他们身上表露出的责任、担当,想要急迫改变现状的想法显而易见。
孔子《周易·象传》中有这样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番谈论观察下来,长安君有理由相信,这些“王炸”在手,大西安“文化+”千亿级大产业定能完成,对于在不久的将来,超越成都追赶杭州也是信心十足。
编辑: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