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地名变迁彰显地名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 | 智观地名NO.020

10.07.2020  18:38

  “开封”城市名称的由来,如同它厚重的历史,彰显八朝古都自强不息的生命活力。开封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底蕴深厚,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是一座充满魅力、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历史上开封曾为夏、战国、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的建都之地,以及省级、府级、市县级行政中心,因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众多城市地名,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和生命轨迹,是讲述古都开封故事的重要历史文化名片。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开封府”,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图片来源网络)

  早期开封附近池沼密布,河道纵横,地势低洼,这种自然环境不太利于城市的发展,因而开封城市的起源要晚于郑州、商丘。春秋时期,开封境内出现仪邑和启封两座城邑,一与开封城的发展有关,一与开封城市名称由来有关。

  仪邑属卫国,是战国大梁城的前身。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魏国都城由山西安邑迁到开封仪邑,改名大梁,公元前225年王贲引河沟灌大梁,城破魏亡。秦在大梁废墟上设浚仪县,浚仪之名来源于渠水,魏都大梁后,公元前339年魏惠王在城北开凿大沟,“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大沟也叫浚水或浚仪渠,因大梁紧临浚水,又叫浚仪。秦汉至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为浚仪县。534年在浚仪置梁州,北周建德五年(576年)改梁州为州,以临汴水而得名。此后,开封城又称汴州城。隋唐时期因大运河的凿通,汴州城获得长足发展,成为宣武军节度使驻地。

  启封属郑国,为郑庄公所筑,遗址在今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东南2.5公里的古城村一带,北距开封市区约25公里。秦汉以来设为启封县。西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启封县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为“”,称开封县。历史上首次出现“开封”之名,但城与名还处于分离状态。唐代睿宗延和元年(712年)将开封县治设于汴州城,与浚仪一样同为汴州附郭县,这样“开封”之名与开封之城合二为一,开封才名副其实。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以汴州置开封府。开封之名在县级政区之上又增加了府级政区名。五代北宋时期,开封建为都城,号东都、东京,均是相较西京洛阳而得名,开封府附郭县为开封县和浚仪县。北宋景德末年,宋廷始言封禅事,既而真宗诈称天书降,改元大中祥符。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浚仪县为祥符县,此后开封县和祥符县为附郭县。

  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金扶植刘豫建立伪齐政权,改东京为汴京。“汴京富丽天下无”,说的就是开封城的繁华。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伪齐,置行尚书台省于汴京,设汴京路开封府,路、府治开封。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升开封为南京,改汴京路为南京路。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省治为汴梁。因而,开封城又称汴梁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达率军攻克汴梁,五月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开封县并入祥符县,至此两县合一,祥符县为开封府附郭县,清代沿袭不变。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废府改道,开封府撤销。祥符县改名开封县,属河南省豫东道,开封仍为省会。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改豫东道为开封府,辖开封、陈留等38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成立开封市,市、县同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三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开封市为省会和省辖市。开封县治所迁往朱仙镇,9月又迁黄龙寺(今祥符区驻地),至此市、县不同城。2014年,河南省调整开封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开封县,设立祥符区。2014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开封市祥符区。

  总之,开封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与演进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封城市名称的由来,与其历史上曾作为国都、省级、府级、县级行政中心密不可分。由最初的启封城,到西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的开封县,再到唐代睿宗延和元年(712年)的开封县置于汴州城内,开封才“”“”合一。此外,开封还出现仪邑、大梁、浚仪、汴州、开封府、东都、东京、汴京、汴梁等城市名称,都是这座城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称谓,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色。战国大梁的出现与魏迁都、开挖鸿沟有关,秦浚仪县名的出现与秦将王贲灌大梁后开封地位下降有关,东都、东京的出现与五代北宋升为国都有关,元代汴梁的出现与都城迁走、降为省一级政区有关,开封城市地名的复杂变化是古都开封发展过程中政治地位、黄运关系、交通运输条件、战争等因素影响的重要表征,凸显八朝古都曾经的非凡创造力和顽强生命力。城市地名是承载城市历史印记的活化石,每一个地名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值得我们梳理和深挖,让城市地名成为有意义的文化符号,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本文作者:吴朋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发布,不代表本网看点或立场。

  中国网《智观地名》栏目简介:

  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方水土的重要窗口。地名文化应成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牵引。我们用理性的声音回望传统,用睿智的见解讲述中国。聚焦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交流,携手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