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何时从活动型变为实干型?
新华网西安12月5日电(记者 毛海峰)在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各地志愿者活动明显增加,对此社会慈善组织亦喜亦忧:如何让志愿者活动更为实用,尤其是国际志愿者日之后,怎样将志愿者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志愿者活动,要注重实用
“连日来,志愿者来得确实不少,但能真正帮上手的,却没几个。”西安市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张立芳略带苦笑地对记者说。
西安市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是西北知名的自闭症儿童民间教育机构,每年到这里来的志愿者络绎不绝,尤其到了国际志愿者日或是其他重要的节日,来的人就更多了。
“很多志愿者到这里,就是来看望孩子,或是看到哪个孩子可爱就抱一抱。然而抱一抱孩子,可能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不利于自闭症孩子的成长。”张立芳说。”
“另外,能长期坚持下来的志愿者非常少,偶尔来几次,怎么能了解自闭症孩子真正需要?自己又能做什么?照顾自闭症孩子要有一些专业知识,光是人多、热情高,这类志愿者对我们的帮助非常有限。”
长期关注慈善组织发展的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创办人、理事长廖艳晖对记者说:“国内绝大多数志愿者只能称之为活动型志愿者,他们对服务对象没有明确理念,职业素养不够,加上缺少深入社区、家庭的踏实作风,往往中看不中用,很难被社会广泛认可。”
志愿者活动,要注重实干
对慈善组织来说,最需要的是实干型志愿者,他们能长期深入到基层为百姓服务,分担政府工作的压力。
在上海的潍坊街道,慈善组织“新沪商”支持下的社区助老义工队,从2011年起,就组织了242名“年轻老人”作为志愿者, “结对”社区1200多名更大岁数的老人,提供探望、聊天、疾病照料、陪护就医等15项援助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成功预防了8名老人的意外事故,很好地帮助了当地社区的居家养老。
深圳的残友集团是一批残疾人组建的社会企业。由于员工基本是残疾人,大量志愿者服务是残友不可或缺的,在这里,实干型志愿者最受欢迎。
残友集团创始人郑卫宁对记者说,今年快50岁的田英是位精明能干的女商人,10年来她却每天开着奔驰车到残友来为员工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成为员工离不开的知心姐姐,被亲切地称为“奔驰玫瑰”。正是有像田英这样的实干型志愿者加入,残友集团的每一位残疾人员工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10年多来残友集团无一人出现心理问题。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实干型志愿者在各地都很紧缺。廖艳晖对记者说,现在要搞个大型活动,找志愿者可以有一大批,但要找有专业能力、接地气的志愿者却非常难。
期待志愿者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养老、医疗、教育、社区建设等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发挥积极作用。
廖艳晖说,志愿者活动需要针对社会需求,确定服务对象,如此提供志愿服务才会更受欢迎,进而有可能成为资深的志愿者,使自己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对志愿者的培训也是必须的。”张立芳说,“我们对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体系的建设目前还不到位,很多时候是让志愿者自发地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要真正服务好慈善组织,需要提前进行培训,这样才可能成长为有目标、有能力、有计划的志愿者。”
另外,还需要注意志愿者服务的环境建设。一些高校学生及企事业员工,做志愿者工作时比较浮躁,不愿意深入基层做事。
专家认为,从慈善事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外部环境的建设是让志愿者成熟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有关方面应该倡导高校学生、企事业员工每年应当完成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以此推动实干型志愿者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