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当前反腐工作稳健有震慑性 大得党心民心
著名作家陈忠实:“将入党时庄严宣誓的誓言永记心间”
陈忠实先生题写的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抓从严治党,抓到了根上。共产党员本身、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决定着这个政权的色彩
问: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请问您是如何理解的?
陈忠实:习近平总书记抓从严治党,我觉得抓到了根上、抓住了最主要的问题。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在世界上现在是空前的。要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必须有坚强、坚定、高瞻远瞩的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共产党员本身、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决定着这个政权的色彩。所以反腐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工作作风上的实事求是和科学精神,都是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素质。指望一个腐败的人把某一个地区干好,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毁坏这个世界。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抓从严治党、抓作风建设、抓纯洁队伍,是抓到了最根本。这是我的认识。
现在看,党风正在明显好转,人民感到振奋。共产党是执政党,这个党本身就应该建设好。我们的各级干部,不管是政府的、人大的、政协的、法院的乃至乡镇的,在人民的眼中,他们都是代表共产党在执政。他们的形象就是共产党的形象。最基本、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不能腐败。共产党员本身就应该是廉洁的。
现在的反腐力度很大,警示震慑作用明显,让党员干部不敢腐败。但是根本上要把不敢腐败变成自觉不能腐败、不想腐败,还有一个过程。还要加强教育,加强干部的自身修养,从观念上要牢固树立廉洁意识,把清廉变成自觉行动。这个要逐步抓、长期抓,一定会见效的。
那些不是靠文字传承而是依言传身教约定俗成的做人的规范和守则,渐渐被淡化被消解
问:近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您曾说自己迫切需要和农民对话,了解处于急骤变化的这一段生活。面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您最担心今天乡村失去什么?特别是在民风、乡规民约等方面。
陈忠实:担心有两点,一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传统的农业文明里人和人的和谐关系。眼见的世相是,在商品利益的驱使下,这两种和谐的关系遭遇普遍的却也是无形的冲击,所谓趋利忘义人心不古。那些不是靠文字传承而是依言传身教约定俗成的做人的规范和守则,渐渐被淡化被消解。传统的乡村农业文明正待恢复。当今的商品利益的膨胀和驱使,是一种无形的悄无动静的诱惑,传统的道德规范难得传承。
无论哪一项事业的开拓和发展,都依赖于领头人的实干精神
问:您在担任乡镇(当时的公社)党委副书记期间,带领完成了多项重要工程,如修建了4公里的灞河堤、将800亩山坡地改造为平整的梯田、修建小型水库等,这些项目老百姓至今仍在受益。您的从政经历都非常务实,包括您担任省作协主席后。您怎么看待今天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陈忠实:我首先想到务实。无论哪一项事业的开拓和发展,都依赖于领头人的实干精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科学思维。依靠科学思维的务实精神,才可能对自己负责的某项事业现状有切实的认识,对未来的发展图景有切实可行的举措,计划中的发展图景变为利国益民的实事时,其政绩就无须自吹了。反之,为了某种个人的欲望而彰显政绩,往往容易发生那种违反科学也损害事业的“面子工程”。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即为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