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鼓励,让绥德民间艺人激动不已—— 民族的文化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
陕北说书传承人李康怀抱三弦,腿绑甩板,正在进行弹唱表演。
满目苍翠,一路芬芳,金秋塞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9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绥德县文化馆内的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考察调研。
保护:让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锣鼓喧天,唢呐齐鸣。绥德县文化馆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沸腾了起来。
“作为基层文化干部,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给总书记介绍咱们绥德的非遗文化。”回忆起见到总书记那一刻,负责讲解的绥德县文化馆业务干部李利娜显得很兴奋,也很振奋。
当天11时3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陈列馆,扑面而来的陕北民俗气息,让总书记倍感亲切。“总书记边走边看,全程面带微笑,并不住地点头。很多陈列展品,我都还没开始介绍,总书记都能直接叫上名字。”李利娜难掩内心的喜悦。
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绥德独有的“身份证”,非遗项目之丰富、传承人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面积5123平方米,集中展示当地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展示、展演、传承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地。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北出的好石匠。这石匠说的就是绥德掌握石雕技艺的能工巧匠。总书记来到“绥德石雕”板块,眼前一排排威武雄壮、栩栩如生的小石狮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狮子是干什么用的?”总书记驻足停留,关切地问道。
“这是我们这传下来的吉祥物。绥德石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炕头石狮在绥德家家户户都有。”当时,正在现场展示石雕技艺的绥德石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鲍武文介绍。
总书记听了鲍武文的介绍频频点头,并连说了几个“好”字。
总书记走到“绥米唢呐”板块,指着面前的展品,笑着说:“陕北唢呐跟其他地方的唢呐有什么区别?”
“我们这的唢呐直径比较大,它发出来的音色是比较浑厚嘹亮的。”李利娜回答道。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群众性和广泛代表性的传统舞蹈,而绥德县的陕北秧歌最为完整、系统,最具有代表性。总书记走到“陕北秧歌”板块,李利娜讲得生动细致,总书记听得饶有兴致,并不时地点头。
在陈列馆的一层,总书记对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展品、每一张图片都仔细观看,不时停下来详细了解。他指出,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优秀民间艺术,并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
传承:让非遗文化历久弥香
穿过极具陕北民俗风味的走道,总书记来到陈列馆的二层。刚上楼,总书记一眼就认出了“年茶饭”板块展出的“饸饹床”。“这是饸饹床子。”总书记微笑着说。他指着旁边摆放的年茶饭食材样本一一细数,这是羊肉、豆腐……
绥德年茶饭因食俗和风俗的特殊性而极具地域特色,是陕北年茶饭的典型代表。
再往前走就是“绥德平安书”板块。绥德平安书的说唱形式一般是说书艺人坐在高板凳上,独自弹琵琶或三弦,连说带唱,独角表演,红火热闹一台戏。
“这是三弦吧?”总书记指着陈列的乐器,对李康说,“来,你给咱来一段吧。”
怀抱三弦,腿绑甩板,30多岁的陕北说书传承人李康的弹唱声,让陈列馆热闹起来。
“你再给我们唱段老的,最传统的那种。”一段现代平安书《学党史明初心》之后,总书记笑着提议。
李康又表演了一曲过去的说书词。听完之后,总书记连声称赞: “是这个调调,就是这个调调。”
“表演后掌声不断,这让我很激动!总书记非常关心非遗传承,并嘱咐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这些传承人的信心!”李康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近年来,绥德先后命名了三批代表性传承人约120名。目前,绥德县公布命名县级非遗传习所和传承基地共55个,其中18个拥有基础专业配置,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奠定了基础。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在“陕北民歌”板块,传承人薛林才一曲荡气回肠的《三十里铺》,再次让陈列馆热闹起来。
绥德民歌产生于民间,积淀于民间,是世世代代绥德人心中的一座富饶而辉煌的文化艺术宝库。
听完后,总书记用陕北方言夸赞:“可好听咧。”
在陈列馆的二层,来到展品前,总书记驻足凝视,细细端详。总书记强调,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
随着总书记走出二层的陈列馆,四合院里震天的锣鼓敲起来,悠扬的唢呐吹起来,火红的大秧歌扭起来,整个院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总书记下楼梯的时候询问:“你们陕北的秧歌哪里最正宗?”
“我们绥德的秧歌是最地道的,绥德的秧歌经常去参加国家级的重大活动,还去国外演出。”李利娜介绍。
总书记刚走到院子,秧歌表演就结束了。总书记笑着说:“你们咋停了,还没看够呢。”听到总书记真切的话语,秧歌队员更用心、用情、用力地表演起来。
“多大年龄啦?什么时候开始扭秧歌的?”总书记走到陕北民歌传承人郝文生面前,关切地问道。
“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很和气。我给他汇报,我今年70岁了,从小就爱唱民歌、扭秧歌。赶上党的好政策,脱贫致富奔小康,吃不愁穿不愁,每天都有秧歌扭,而且秧歌越扭越上头,越扭越红火。”讲起见到总书记的情景,郝文生感慨万千。
“你们的非遗传承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普及到什么程度?”总书记又问。
“我们的非遗传承工作是每周都有活动、每月都有培训。目前在绥德,非遗文化已经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园,扭秧歌也成为绥德人每天早晚锻炼身体的文化娱乐活动。”绥德县文化馆副馆长任艳详细介绍。
长期以来,绥德县以非遗传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融入人民现代生活为导向,注重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让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在绥德县文化馆的四合院里,总书记亲切的问候、真挚的笑容和对非遗文化的珍视,让在场的每个人心里热乎乎的。他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记者杨静文/图)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