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扶贫产业和扶贫干部都“血气方刚”

17.12.2019  14:24

   核心提示: 2018年9月,佳县新提拔一批副科级干部,这60名新任职干部并没有立刻享受到职级待遇,而是全部放在脱贫攻坚一线,开始一年的试用期,如果不完成脱贫攻坚考量任务,将不能兑现职级待遇。

  佳县县城

  一场秋淋过后,佳县店镇乔家枣坪村的贫困户曹艳平提着筐子,将枣树林里的残次落果,一粒粒捡拾起来。

  这些枣,品相好些的,卖给了酒厂,加工成红枣酒;品相实在太差的洗干净喂羊,产出的羊肉有个让人很有食欲的名字——“红枣羊肉”,其市场价格比普通羊肉高出不少。

  曹艳平的举动是佳县脱贫攻坚中的“典型动作”,是这个贫困县大变样的两条重要经验的缩影:身处贫困,不等不靠,动员起每一户群众把有限的资源“颗粒归仓”,积小胜为大胜;破除贫困,不折不挠,挖掘出每一块苦焦土地的价值“无中生有”,变劣势为优势。

  于是,群众能把往年沤了肥的残枣变成1250万元真金白银;

  于是,佳县不可思议地引进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于是,佳县脱贫攻坚质量从全省倒数,逐年跃升。

   脱贫攻坚是场长跑,

   不合理分配“体力”只能暂时领先

  谁不说拓家硷村人的眼光好呢?他们的村集体养殖场现存栏生猪700余头。

  2018年7月,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首先就在村里建成了一个大型的养殖场,以每只猪仔600多元价格购买了700头,再加上场地平整,总投资260万元,当时预想每斤能卖到9元,就能保住本。

  一年后,平均每头猪仔都长到了260斤,按照市价最低每斤18元的价格,收入超过3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178万元,将按照4:5:1的比例分红,40%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50%用于全村村民分红,10%用于救济特殊困难户。

  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村里的零散资源办大事,是刘家山行政服务中心拓家硷村摆脱贫困的关键。

  10月14日,陕西省政府采购网发布佳县刘家山便民服务中心拓家硷村高标准农田竞争性谈判公告,对全村570亩高标准农田进行招投标,性质为公用。

  这570亩农田原先大多为荒地,由拓家硷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后统一打造,通过上种山地苹果下种药材远志,打造立体经济。

  “五年之后,村集体将已经挂果的苹果园还给农民,让农民自主经营。一亩苹果收益5000元,远志收益5000元,为村民有效增收1万元。”刘家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脱贫攻坚是场长跑,不合理分配“体力”只能暂时领先。

  佳县在这场长跑中提出的“体力”分配方案是:“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形成“3+X”产业格局。

  游客在佳县泥河沟村千年古枣园体验打枣李一博摄

  其中,82万亩红枣、20万亩山地苹果、100万头/只猪羊鸡畜禽为“3”,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地膜高粱、10万亩小杂粮、1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万亩设施蔬菜、1万户葭州民宿、户均1份光伏产业、1个就业或劳务输出组成“X”。

  结合全县3+X的产业发展规划,拓家硷村集体经济组织办起了红枣羊养殖场,小杂粮加工厂和大棚蔬菜基地,村民饲养,集体包销,一年来村集体积累收入40多万元。

  佳县红枣甜中带酸,其貌不扬,但是它不娇气,好养活,就像佳县人的性格,天生就有一股倔劲,再穷再苦也不服输、不沮丧。

  作为中国红枣名乡,佳县枣林面积8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6%。前些年,受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影响,红枣连年绝收或“丰产难丰收”,部分枣农由富返贫。

  反复论证后,佳县坚持“枣业富民”,推广枣树强力降高塑形综合管理丰产技术,使技改后的红枣亩产量翻了一倍多,推进红枣产业深加工,红枣产品远销海外,延长了产业链。

  被佳县人誉为“铁杆庄稼”的红枣,正在为脱贫致富“补气补血”。

  2019年,佳县红枣喜获丰收。初步统计,全县产枣4亿斤,优果率达到70%。

  采摘山地苹果 马宝林 摄

  除了这项致富的红果果,佳县结合自身昼夜温差大的自然资源,把发展的目光投向另一个红果果——山地苹果。

  2019年秋天,当别的地方苹果2元一斤不畅销时,佳县桃园沟的苹果8元一斤抢不上,高级职业农民王海军对卖出高价很有信心。

  王海军的茂林果园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000亩以富士为主的山地苹果,园区的第一笔大单子来自苏陕协作的扶贫干部。他在农户家尝到了山地苹果,即使品相与甜度都不及园区产果,但对方却吃出了味道,一笔订单就订走了2万斤。

  王海军曾去长三角考察,苏州本地的苹果卖到5元一斤,品质却不如佳县山地苹果,上海餐厅里一杯苹果汁可以卖到10元,还有人排长队等着。

  “佳县这么好的山地苹果不应该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要做就瞄准一线城市。”王海军敢想敢干。

  为了能够借力打通江苏的市场,原价12元每斤的苹果卖出了8元的品尝价。

  “去年谈好价格是80元10斤,其实每箱我们给装了15斤一箱,算下来均价不到6块。”陕北汉子的实诚打动了客户。

  今年,园区挂果100亩,产量4万多斤,已经全部售罄。全县栽植山地苹果1.8万亩,涉及74个行政村,覆盖2786户贫困户。

  园区还带动周边两个乡镇六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增收。在园区务工,一年能挣2万元,平均务工200多天。村民还可以以土地流转入股,获得流转费用外再享受丰产后的分红。

  村民王尚存过去一直在外务工,难顾家、花销大、挣钱难。王海军鼓励他参与合作社,对他进行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帮助他取得了初级职业农民资格。如今王尚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年薪6万元,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

  希望的田野庄怀厚摄

   脱贫攻坚检验“口袋

   更检验一个地方谋划发展的“脑袋

  “钱不够,就可以不脱贫了?

  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在多次会议上,问干部,也问自己。他的心里最清楚,佳县地方财政刚刚过亿元,用捉襟见肘形容,不为过。

  天上不会掉钱,脱贫攻坚又等不起。现代工业一片空白的佳县将目光投向距离县城40公里的黄沙地上,筹建榆佳工业园区。

  这是佳县发展的新起点,也让脱贫攻坚有了可靠的工业支撑。

  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工业园区吸引28家企业落户,其中就有美国REC和中国电建集团两家全球500强企业。

  陕西有色天瑞公司生产的粒状多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和高纯硅烷气成功填补了国内三项技术空白,于2017年11月顺利投产。

  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每年可为佳县地方财政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

  2019年,榆佳工业园产值预计达15亿元,到“十三五”末,将形成100亿元以上产值、千亿元产业规模。

  县级财政有工业园支撑,群众的“财政”从哪里来?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佳县按照“长短结合、统筹推进”和“以长带短、以短补长”的思路,力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长短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

  在马家沟村,发展手工挂面和纸箱产业,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农户个体负责加工,合作社负责统一包装及销售,培训村民53户,带动贫困户35户。

  村集体保底收购,按照每斤6元的价格,低于6元的由村集体收购,高于6元的,可以向市场销售。户年均增收5万元左右。

  画家刘文西曾经在马家沟村写生并题词,马家沟村就将题词印在了挂面包装箱上,借助名人效应,一箱10斤装的挂面在网上可以卖到120元。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马家沟村,沟壑纵横、梁峁交错,距离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黄河奇景香炉寺等知名景点均在40分钟车程内,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

  刘文西曾经多次到马家沟村来写生,在他的带动下,多位画家在马家沟村留下画作100余幅,所有权归属村集体,价值大几百万上千万元。

  马家沟村策划一个写生基地与旅游民宿合作的项目,通过争取旅游资金盖起场馆,展出这100余幅真迹,吸引书画家们写生住宿,带动民宿旅游发展。

  全村正在流转外出打工村民的空房,已经盘活闲置窑洞150多孔。按照每孔窑洞80元一晚的标准,每年接待4批次左右,带动25户贫困户,户均预计增收1万多元。

   脱贫攻坚就是战场

   不够勇敢的“战士”就靠边站

  身处脱贫攻坚一线,能否“舍得身子”成为佳县考量干部的一条硬杠杠。

  2018年9月,佳县新提拔一批副科级干部,这60名新任职干部并没有立刻享受到职级待遇,而是全部放在脱贫攻坚一线,开始一年的试用期,如果不完成脱贫攻坚考量任务,将不能兑现职级待遇。

  2019年9月,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的干部,通过单列考核正式转正,享受应有待遇。

  县扶贫办“90后”干部宋江慧就是其中一名,因为工作表现突出任副镇长,享受副科级待遇。

  县上建立了脱贫攻坚优秀后备干部库,干部提拔实行脱贫成效鉴定制度,拟提拔干部必须有扶贫工作经历,对脱贫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情形的,整改期间所涉部门人事调整方案一律缓议;对驻村达不到规定天数、工作表现较差等情形的拟提拔任用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一律不予研究。

  去年以来,在干部研判、考察中严格执行扶贫绩效鉴定制,在脱贫一线鉴定为优秀和表现突出的233名干部优先提拔,30名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直接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干部。

  为了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四支队伍”中开展评星定级,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一次被评为五星级驻村工作队和优秀等次第一书记,该季度的生活补助按110%发放,如果连续四季评为五星级,将增加40%的奖励,表现最优的一名第一书记2019年已经获奖8000元。

  那些四次被评为二星级以下的“四支队伍”成员不但要扣发40%的生活补助,相关人员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副科级以上干部的直接免职处理,后备干部取消后备干部资格,3年内不得提拔使用,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解决干部上容易、下就难的问题,佳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脱贫攻坚质量不达标就要被问责、被拿下”已成为佳县干部的共识。

  因鉴定为扶贫工作不力,1名乡镇书记被免职,6名干部暂缓研究,16名科级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10名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5名第一书记、4名驻村队员召回原单位工作,3年内不得提拔重用。

  “脱贫攻坚就是战场,不舍得身子的‘战士’就靠边站。”说这话时,头天刚刚做完肠息肉手术的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没顾上休息一天,就进村检查脱贫工作了。中午,回到县委食堂,他点了一碗清汤挂面,一再叮嘱不能放盐、醋和辣椒。

  按医嘱,他当天要静养、吃流食的。

  (当代陕西—陕西网 徐旻禾)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