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坪县这14名扶贫干部为什么愿意长留基层当“村官”?
8月2日,镇坪县宏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方圆(右二)和队员郭峰(右一)正在给村民讲解脱贫攻坚政策。记者杜玮摄
记者龚凌燕
2018年底,安康市镇坪县脱贫了。2019年4月,镇坪县双坪村第一书记谭鹏主动向县委组织部递交申请:要求“改行”为村支书,打算长留基层。5月13日,县委组织部批准了申请,谭鹏正式成为一名“村官”。
同一时期,宏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方圆、驻村工作队队员郭峰,前进村第一书记孔勇、驻村工作队队长栗少林,兴隆村第一书记史俊,安坪村第一书记向欣,三坝村第一书记李国峰,竹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卢锋,白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覃涛,新华村第一书记胡榜兵,战斗村第一书记徐浩,桃元村第一书记贺孝成,团结村第一书记袁胜海,包括谭鹏在内一共14名扶贫干部,在镇坪整县脱贫后,放弃了回调县城的机会,留在了乡村。这14名干部大约占县级派驻入村扶贫干部的10%。
一个县,在初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出了14名愿意长留基层的扶贫干部,人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
镇坪位于陕西的最南端,藏在大巴山北麓,这里交通不便、土地瘠薄。2016年,镇坪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5739户15946人,贫困发生率为16.16%。镇坪的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基础薄弱,全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一双布鞋,一份深情
——百姓的幸福给了他们满足感
三坝村第一书记李国峰一提起村里的群众,语气都会不一样:“大家都喜欢找我聊天,我要是几天没去他们家里坐坐,他们都会打电话来问我。我们见了面都很亲,这让我很满足。”
四年多以前,李国峰刚来村子的时候,满足感是没有的,孤独感倒是差点击垮了这个山区的汉子。
陌生的土地,质疑他的老支书,断言他就是来走一圈就回县上的群众,给主动要求下村扶贫的李国峰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但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他并没有退缩:“老百姓都是淳朴实在的人,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直接。为他们办实事,是我融入他们的唯一办法。”
镇坪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欠账较多,三坝村自然也不例外。李国峰到村子后,开始弥补这个欠账。几年时间,他争取资金1100万元,筑河堤、修村道、架便民桥、实施山洪治理工程,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2017年夏天,村子里的便民桥修好了,李国峰心里畅快极了:“这里以前是铁索桥,不安全,出过人命的。村里的老百姓曾多次要求修新桥。如今,这件大事终于办成了!”
不止李国峰,自2016年以来,在全体一线扶贫干部的努力下,镇坪7镇58个村还清了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如今,镇坪户户通水泥路,家家有自来水。几年时间,镇坪的乡村换了新模样。
就这样,一条条新修的路,一座座新架的桥,一道道新筑的河堤,成为了镇坪干部群众心与心相连的情感纽带。
李国峰喜欢和村里的老人拉家常,也是个重承诺的人。村民有事来找他,但凡他承诺要做的,无一例外都会办到。
8月1日,李国峰去看望村里的贫困户马昌翠。这时天已入伏,得了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右手却还带着毛线手套。然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为李国峰缝制了一双布鞋。
看到李国峰又来了,老人高兴地脱下手套、扶着拐杖走进里屋,拿出了几双做了一半的布鞋:“这是我给你做的鞋,那是给我儿子的。你的脚比我儿子的小。”
马昌翠夫妻俩都已经70多岁了。原先,老两口的房子破烂不堪,一到下雨房顶就漏,家里最小的碗都要用来接雨水。看到这种情况,李国峰承诺为他们盖新房。2018年,根据分散安置的搬迁政策,老两口终于可以盖新房了。
听到家里可以盖新房的消息,老两口又喜又愁。喜的是,从今往后可以住进不漏雨的房子,愁的是,儿子长年在外打工,谁来操持盖房这等大事?
没想到,李国峰找来了施工队,就像盖自家房子一样忙前忙后帮老两口张罗起盖房的事。这个扶贫干部,顶了半个儿。李国峰的辛苦,老人家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房子盖好后不久,马昌翠为李国峰送来了自己亲手缝制的一双布鞋,李国峰很感动:“老人家眼睛不好,手又是这样,这双鞋不知费了她多少工夫?”
真心换真心。一双手工缝制的布鞋,代表着老人家对扶贫干部的感激与接纳。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展出着老百姓为红军战士缝制的布鞋。当年,红军战士将这些布鞋唤作“量天尺”,穿着它,战士们“量”过草地,“量”过雪山,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几十年过去了,淳朴的百姓面对真心为自己谋利益的共产党人,依旧用一双布鞋表达深情厚谊。而这双布鞋,也成了李国峰克服困难,向贫困宣战的力量之源。
时代在变,共产党人为群众谋幸福的初衷没有变,群众对共产党人的拥戴也没有变。
把党的扶贫政策铺到户
——群众的信任给了他们归属感
7月31日晚,双坪村村支书谭鹏打开了贫困户田成林院子里的灯,又进去拉了两把椅子,招呼来村里考察干部工作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刚坐下。杨刚问田成林:“我是县里的,管你村的干部,要是我把谭鹏调走,你有没有啥意见?”田成林闻言,愣住了,他慢慢将头转过去看着谭鹏:“我舍不得。”
谭鹏这个村支书刚刚上任两个多月,他还是村里的第一书记。
当初,谭鹏被派去双坪村做第一书记时,并不情愿。但当时,县上的态度异常坚决:从后备干部中抽调最得力的人员下派到贫困村,也就是所谓的“硬抽人、抽硬人”。
就这样,2017年12月,双坪村这个“后进村”迎来了移民局安置股股长当第一书记。
“来了就干吧!”虽说来的时候不情愿、家里也不支持,但被硬派到扶贫战场上的谭鹏并没有打算敷衍了事:“既然来了,就安心干吧。以前总把党性挂在嘴边,来到这里才发现,党性不是空话,而是扎根在心里的信仰。”
刚进村子的头三四个月,谭鹏都在摸村情。他要搞清楚贫困户的现状和致贫原因:“党的扶贫政策是好的,只要摸清了贫困户的情况,再根据每一户的情况将政策不打折扣地铺到户,脱贫就有保障了。”
2017年,镇坪一线的扶贫干部,每天都要面对来村委会“闹事”的老百姓。群众提出的问题基本一致:我为什么不是贫困户?我为什么不能享受这个政策?贫困户王财民平时习惯从手机上了解各种信息,要是有什么政策自己不能享受,就要求干部拿出红头文件查看。
要想不被群众问住,就必须成为精通扶贫政策的“专家”。
镇坪的扶贫干部人手一本扶贫政策口袋书,随身携带、随时使用。2017年,县上在口袋书上干脆直接印上了每个扶贫干部的名字。2016年以来,镇坪加强定期学习,请“政策明白人”来给干部上课,夯实学习实效。同时,镇坪加大了对干部掌握扶贫政策的考核力度,考核常态化、细致化。“县上领导到村里调研时,首先考察的就是扶贫干部对政策的掌握程度。干部到县上开会,也随时会被点名讲政策。而且,县上还会定期组织考试,考核干部对政策的掌握程度。”镇坪县扶贫局局长田辉这样说。
一户一策,精准送政策,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扶贫政策的作用。只有让老百姓公平公正地享受政策,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引导群众改变以“闹”维权的观念。
村里的贫困群众袁禹清患有肺病,常年需要吸氧,花费较大。谭鹏知道后,帮他办理了慢性病报销,解决了他一部分医药费的难题。后来,谭鹏还去县义工协会替袁禹清申请了一台制氧机,洗好后送到家里。当时,袁禹清感激得说不出话来,眼泪长流。
2018年7月、8月,贫困群众刘先友给儿子治病花了三四万元,合疗报销后,自己出了将近两万元。谭鹏听说后,主动上门送政策、写申请、查票据,最终,依靠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为他报销了九成以上的医药费。
村情摸了三四个月,送政策、办实事也干了三四个月,谭鹏发现,自己在村子里成了受欢迎的人。老百姓喜欢给他打电话了,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说了。他说什么,老百姓也都愿意相信了。“替有困难的群众写个申请、报销个药费对我来说是小事,可对他们来说都是大事。自己做了点小事,就能赢得群众真心的感激和信任,这让我特别有存在感、价值感。”就这样,谭鹏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老百姓的笑脸,也喜欢上了这份新工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坪全县58个村,实现了村务公开。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高龄补助,贫困户认定、退出,产业奖补等都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结果也会被公布在村委会的公开公示栏上。群众要是有意见,可以随时去村委会反映。省上、市上、县上的扶贫政策也贴在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
把党的政策晒到阳光下,让每一个群众公开公平公正地享受。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做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2019年,谭鹏动员田成林种油葵,拥有5亩田的田成林立马种上了3亩。他说:“谭书记说话靠谱,他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2018年年底,镇坪整县脱贫了。县上开始考虑回调一批第一书记。知道这个消息后,谭鹏的第一反应是:舍不得走。“我已经是村子的一分子了,我不能走。”于是,谭鹏递交了改任村支书的申请。
秦巴蓝指蕉,一个村的希望
——亲手改变家乡面貌给了他们成就感
向欣,安坪村第一书记。2016年2月,是他开始驻村的日子。
安坪村地处偏远,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打工谋生。全村常住人口只有105人,其中40岁以下的劳动力仅有3人。过去三年多,向欣就是带领着这样一群老弱妇孺脱贫致富,难度可想而知。向欣说,他梦想着有一天安坪村可以靠着这片青山绿水发展特色产业,成为一个集田园风光观赏、农家乐接待、休闲垂钓娱乐、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小山村。
要想脱贫致富,先得守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为此,向欣积极向村民宣讲生态文明理念,将县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覆盖到户。为了保护河里所剩无几的钱鱼(学名多鳞白甲鱼,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向欣发动村民制定了《安坪村河道管理和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安坪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公开禁渔的村子。“河里的生态好了,将来我们就能发展观光业”,向欣这样说。
群众要脱贫,产业发展是根本。但是,该如何激发一群老弱妇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呢?
2016年,向欣牵头制定了《安坪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根据《办法》,贫困户养猪、牛、鸡、蜜蜂和种植药材、魔芋、烤烟等经济作物均可获得奖补。每头猪补助100元,每头牛补助300元,每只鸡补助10元,每箱蜜蜂补助30元,经济价值较高药材每亩补助400元。当年,向欣将协调的2万余元资金按时按标准发放给了贫困户。2017年,他又将补助范围扩大到全村所有常住农户。
向欣并不满足,他还想发展特色产业。2016年,安坪村的向永友跟向欣聊起了想回家乡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向欣的支持。于是,向永友注册了五美九思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发展秦巴蓝指蕉产业。7月31日,站在刚刚挂果的秦巴蓝指蕉边,向欣说:“这些蓝指蕉,是我的心血,也是村子未来的希望。生态产业都是长效产业,从挂果到产生效益还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如今这个样子,我怎么能放心回县里?”
除了发展产业,向欣还希望能帮助村民从思想上“脱贫”,也希望能通过举办活动,凝聚人心,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有归属感。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向欣在村子里举办了迎新春团拜会。团拜会上,村“两委”向全村人报告了一年来的工作,向村里的高龄老人拜了年。全村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团圆饭。向欣还通过微信群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直播”了现场的热闹场景,汇报了家乡的变化。
镇坪的乡村,过年时,有请人吃“杀猪饭”的年俗。从2017年开始,向欣就成了村民争相邀请的对象。记得有一天,有两户人家在村委会“堵”住了向欣,互不相让,都说自己把最好的菜留着,一定要让向书记到家里去坐一坐,唠一唠。向欣说,以前只是从书本上看见革命战争年代,干部与群众鱼水交融、亲密无间。现在,自己也算是知道了这是怎样一种满足与感动。
三年多过去了,安坪村变得生机勃勃,“人活一世,总得干点事。这几年,我干的是事业,个人价值得到了实现。”
不止安坪村,2016年以来,镇坪的58个乡村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干群关系到民风建设,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桃园村贫困户徐昌喜家,穷得连房子也盖不起,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年却还要送出去三四万元礼金。仅2017年2月,全村就有40多户人准备摆酒,甚至有的人家,母猪生了一窝仔,也要摆几桌酒。第一书记贺孝成下定决心整顿“无事酒”。他挨家挨户上门讲道理,召开村民大会定村规民约。2017年2月9日、10日两天,村里有三户人家要摆酒。贺孝成带着村干部上门劝阻,给他们讲道理、算经济账,并明确告诉他们,如果坚持摆酒,他们享受县上和村上的奖补政策以及集体经济分红都将受影响。最终,这三户人家放弃了摆酒。以整治“无事酒”为代表的新民风建设,改变了镇坪乡村的民风:村子里打麻将的少了,用心发展产业的多了,摆“无事酒”的几乎没有了,老百姓再也不用为送礼金头疼了。
2016年2月,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教导员覃涛到白珠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后,下定决心要建强村级党组织,为乡村留下一支永远不会走的扶贫队伍。覃涛和驻村第一书记首先抓起来的,就是村党员的学习。通过参加定时定点的学习,村上的党员了解了政策,提高了政治意识,拉近了彼此的关系。覃涛还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产业,为贫困户做示范。现在,白珠村最大的土鸡养殖户付祥,就是一名党员。2016年以前,白珠村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入党积极分子了,而2017年至今,村党组织每年都会收到入党申请书。
2018年以来,镇坪整顿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其中4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提升。同时,该县扎实指导推进村“两委”换届“回头看”,严格落实村干部任职资格县级联审,先后4次逐人过筛审查村干部任职资格,把15名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清理出村干部队伍。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脱贫攻坚改变了家乡面貌,也改变了这些扶贫干部。
7月31日,28岁的战斗村第一书记徐浩在探访贫困户的路上撸起袖子,露出被晒成两个颜色的胳膊:“我现在明白了老一辈革命工作者在农村工作的不易。在农村,做好思想工作是关键。”徐浩做思想工作的秘诀就是两个字:“耐心”。贫困群众唐记平,60多岁,耳朵不好使,不识字,平日里跟他说清楚一句话都费劲。可徐浩居然教会了老人用洗衣机,还帮助他记住了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常识。“没别的,就是不断重复,什么时候他记住了,什么时候停。现在再难也没有革命战争年代难。思想工作这块我还只能拿59分,我想留下来干点事,也想在这里继续学习成长。”
前进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栗少林是这14名干部中唯一的非党员,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我看到的和经历的,都令我震撼。我们村的党员没有职务、没有工资,也照样投入了这场战斗。”2018年,扶贫干部想在村里发展“神仙豆腐”这种土特产加工业,却遭到了群众的抵触。两位老党员李正华、张志强得知后,主动站出来,挨家挨户去劝了一个多礼拜,最终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也感动了栗少林,“他们没有工资都一心为民,我为什么不可以留下认认真真干点事?”到村后的第三个月,栗少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站在家乡的土地上,看着自己亲手改变了面貌的乡村,干出一番事业的成就感,不断成长的价值感,是金钱名利不能带来的幸福。
55%的提拔任用比例
——组织的支持是他们的坚实后盾
2019年4月,县委组织部接到谭鹏的申请时,有些吃惊:接到过不止一次第一书记要求长留基层多干几年的申请,但这种连“身份”都要改变的申请,还真是头一回见。第一书记是县上的干部,村支书是村上的村民;县上科级干部的工资是5000多元一个月,村支书可只有2000多元补贴。省上、市上都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依据,这个申请怎么批?
支持干部留村,但不能让干部吃亏。在反复研究后,县上拿出了这样的原则:组织身份不变、工资关系不变、职称晋级不变、工资待遇不受影响。5月13日,县上批准了谭鹏的申请,他正式成为一名“村官”。
这几年,为了鼓励干部安心留在基层,镇坪县想了不少办法:
2016年,陕西省委管理干部“三项机制”出台后,镇坪探索推出重点工作实绩档案制度,强化干部抓落实中的过程管理,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作为定地位”的鲜明导向。镇坪为工作成绩突出、尽职担当的干部建立个人工作实绩档案,对不作为、不担当造成不良后果的干部建立个人问题痕迹档案,奖优罚劣,让每个干部真切感受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实绩档案,现在已经成为镇坪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坪派到村里的干部都是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县上让他们在一线担任实职,给他们干事创业的平台,同时,也加大对一线干部的提拔任用力度。2017年以来,县上从一线扶贫干部中提拔任用干部的比例已达55%。
2017年,镇坪为解决基层干部的个人生活问题,由县财政拨款,为每名驻村干部配齐包括洗衣机、热水器、床、被子等在内的11件生活用品。同时,从县财政中拨出1万元、从公益岗位金中拿出5000元聘请贫困户为驻村干部做饭,结束了他们靠方便面填肚子的日子。为驻村干部发放每月200元的乡镇工作津贴、每月100元的通信费、每年1万元的工作经费,并按照最高标准为驻村干部购买意外保险。这些举措都指向了一线干部最紧迫也最实际的困难。
一系列举措解决了驻村干部的实际困难,也给了干部干事的平台、打通了他们的上升渠道。镇坪的驻村干部不仅人在基层,心也沉在了基层。
对于一个深度贫困县而言,整县脱贫,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要想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共产党人当年绝处逢生凭的是什么,革命胜利靠的是什么,今天,镇坪全体一线扶贫干部也必然可以靠着同样的信念和武器,无惧风雨,继续前行。
镇坪的乡村,必将迎来更好的光景。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