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女儿拉板车携九旬母亲看世界 步行万里传播孝道

19.01.2015  16:54

导读: 谢淑华,这位来自江苏丰县的退休女教师,为了实现老母亲出门走走看看的愿望,用一辆人力板车拉着母亲踏上了践行孝道的旅程。


        谢淑华,这位来自江苏丰县的退休女教师,为了实现老母亲出门走走看看的愿望,用一辆人力板车拉着母亲踏上了践行孝道的旅程。从2013年4月开始,她从上海走到北京,又从北京走到海南,行程2万多公里。她说:因为车上拉的是妈妈,所以永远都没有累的感觉。她年过花甲,母亲已经90多岁,她在与时间赛跑,用脚步去丈量孝道。每到一座城市,她们的故事就会雁过留声,甚至远播到了韩国。2014年11月,谢淑华荣登“中国好人榜”。
  
  “我叫谢淑华,今年64岁,江苏丰县人,是一名退休教师。我于2013年4月22日用一辆人力房车,在家人的担心牵挂和支持下,用徒步的方式,从上海出发,6月3日平安顺利地走到北京;9月17日从北京出发走到海南,又从海南返回我的家乡——江苏丰县,总行程24000多里,往返19个省,三个直辖市,途经560多个中等以上的城市,名胜景点100多个,大小山坡上千个。有人要问,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你为什么要用人力房车徒步拉着母亲去旅游,其中有2个原因,第一妈妈晕车,任何机动车都不能座;第二是报答母亲的恩情,母亲从13岁出来要饭,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下面我把我的故事详细地给大家讲述一遍。”2014年9月24日,在韩国首尔RAUM艺术中心,一位来自中国的普通女性走上演讲台,向中韩两国政、经、媒体等各界人士讲述了自己为报答母恩,用人力车拉着年过九旬的老母游历祖国河山的故事。
  
  1.因为母亲 我成为全村200多名女孩中唯一背书包上学的人
  

  今年64岁的谢淑华,退休前是江苏省丰县商业职工学校的一名干部,如今的她事业有成,家里也比较富裕,这些让旁人艳羡的收获,都离不开母亲许美荣50多年前的那个坚持。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是姐弟六个中的长女,当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时,我的爸爸妈妈坚决把我送到学校学习,使我成为全村200多个女孩子中唯一一个能背上书包,幸运地走进学校学习的一名小学生。记得在上学的第一天,妈妈把我送到学校,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妈妈只要累不死,只要饿不死,就要供你上学,你要有文化,要有出息。”妈妈的话虽然过去了50多年,可我至今难以忘记,每天都犹如昨天,在耳边想起。这段时间母亲为了完成我的学业,每天早出晚归,扛着粪筐,手里拿着镢头,碰到粪便和柴火都捡起来,为了这个家庭和我们兄妹,她付出了最伟大的母爱,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劳动,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织布纺棉。上学时交不起学费,上珠算课,买不起算盘,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冷眼相对,放学回家后我委屈地哭了,父母亲看着我受了委屈,也跟着难过地哭了一场。后来奶奶把家里攒下来的仅有的二十几个鸡蛋卖掉凑到一起还不够所交费用。邻居李有才大哥给了一毛钱,才把书费学费凑齐了。我也因此更加努力勤奋,在上小学时,由于我学习成绩突出,学校就把我的故事编成快板书在全乡学校汇演时演唱,把我作为全乡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快板书的内容是:谢淑华顶呱呱,五年级里数着她,语文算术双百分,德育、智育都不差,上级号召拾棉花,拿家什,不拿两来就拿三。后来,我成为建国以来我们村儿第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2.报答母亲 拉母亲走2.4万里也比不上她送我上学的路长
  
  谢淑华拉着母亲许美荣在途中。    
  “小时候妈妈送我去上学,来来回回走了两万多里路,我现在带着母亲才走了一万多里,还不到她的一半呢!”这是谢淑华经常对媒体说的一句话。演讲中,谢淑华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她记忆中最难忘的那段“上学路”,在琐碎的平凡中道出母女情深。
  
  “上学时,我家离学校六里路远,妈妈为了我的安全,每天早上送我到校学习,晚上放学还要接我回家,这每天两接两送就是二十四里路远,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六年中,我算了一下去掉寒暑假、星期天,妈妈总共接送我的里程,就有5万多里呀,可我今天拉着妈妈才走了2.4万里路,我回报妈妈的里程才是妈妈接送我上学里程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别说妈妈给了我生命,就是这5万里路的恩情也是无法报答的呀,真正万里行的是我的妈妈。记得上学时家里穷的连个小闹钟也买不起,确定早晨起床,只能靠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方位来确定。有一天天下起了大雪,雪映天猜不出时间,妈妈以为天明了,就喊我起床,急匆匆赶往学校。寒冷的冬夜,大雪有一尺多厚,凛冽之风裹着雪花,妈妈一手拉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恨不得一步走到学校,也好进教室暖和一下。可等到了校门口,校门紧闭,空无一人,妈妈还怀疑自己记错了,问是不是星期天,我说不是。我们娘俩在大门外等了好久才听见校园内的钟声敲了两下,这时才知道是凌晨两点钟。妈妈怕我冷,就用她的大襟棉袄把我紧紧的裹在怀里,在雪地里站了整整四个小时,直到学校打开了校门,她才拖着即将冻僵的身躯,迈着缓缓的脚步离开学校。当我看到妈妈的离开学校的身影时,我都止不住的热泪直流,当时我就想,妈妈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的恩情!”

  
  母女俩经常会把一路上拍的照片拿出来看看,重温旅行时珍贵的记忆   
  时光流转到2013年4月,谢淑华结识了来徐州演讲孝道文化的王锐老师,得知他要组织一个“人力房车”队,拉着父母周游中国,谢淑华当场就报名参加了。 为什么非要拉着板车带老母亲出游?家人一开始也很反对。老伴、儿媳都不同意,谢淑华却解释说:“妈妈愿意出去走走,我就愿意拉着,孝心不能等,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更重要的是,就在前两天,老母亲随口一句感叹,“你们都有机会出去旅游,我一辈子就是锅台前转到锅台后。”谢淑华记在了心里。此外,还有一个缘故,谢淑华的妈妈晕车。“一辈子从来不坐车,一坐车就难受。”之前也曾开车带着妈妈去徐州,但上车短短十几分钟,老人就头晕,“下车就吐,饭也吃不下。”“这次恰逢好机会,5个家庭一起拉车带老人出行,我当然要参加。”就这样,2013年5月,谢淑华说走就走,拉着车,带着妈妈从上海出发,一路北上,目的地是北京。
  
  3.行孝不能等 给金山银山不如给母亲一个靠山

  
  谢淑华的母亲许美荣一手拄着拐杖,一手高高挥舞,见到了大海的老人兴奋的像个孩子。
     没有GPS导航,没有电动助力,靠一本地图册和沿路问人,谢淑华和其他5个家庭一起开始了房车之旅。他们用肩背着纤绳,双手拉着车载着妈妈,以每天80里的速度行走。这辆名为“感恩号”的车是由上海一家爱心企业捐赠的特制“房车”,“房车”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里面放着被褥、简易炉灶、修车工具,还有老人爱吃的面条、煎饼、肉酱,车底垫了4层海绵垫。可以说,这“房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天是交通工具,晚上就是“旅馆”。上海东方明珠塔、南京玄武湖、河南少林寺……每到一处,老人们总是笑呵呵的,十分开心。43天后,行走3500多里,车队顺利抵达北京。当到达天安门广场、走进毛主席纪念堂时,看到妈妈满脸的兴奋,谢淑华终于舒了一口气,“我的心里从没有那么满足过,因为我从没有见过妈妈那样开心,笑容那么灿烂。”
  
  2013年9月17日,有了经验的谢淑华愈战愈勇,从北京转而向南,2014年1月11日成功抵达祖国的最南端——她要让过惯了寒冷冬天的母亲感受一下海南岛的温暖。
  
  一路上,无论北上还是南下,谢淑华抬头拉车,老母亲沿途看景。她们经常早上5点多就起床,平均每天行走近百里,赶不到饭店,就支锅生火,自己做饭,有时也拿方便面对付一顿。
  
  走郑州,少林寺里诵佛经;到武汉,户部巷中吃热干面;在长沙,橘子洲头看毛主席像……每到一处景点,老人都兴奋得像个孩子,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生怕看漏了什么。去年重阳节,谢淑华的母亲许美荣第一次见到黄河,“在河上坐了船,还在船上吃了饭。”老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黄河土鱼”,“好吃哩!”。现在,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好,只是有些耳背,一提到女儿拉着她出来旅行的事,高兴得合不拢嘴,“开心,一路风景很好!就是心疼我女儿,脚上磨那么多泡。”

  
  谢淑华母女在韩国南山塔游览。
     “我拉着妈妈走天下,本意是想让妈妈看看这个世界,现在变了,我的目标是向全国人民弘扬孝道。”谢淑华说,走遍大半个中国以后,她的价值观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以前想到的是孝敬自己的母亲,现在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行动把孝敬老人的观念传播出去。
  
  在为期3天的访韩行程里,谢淑华母女还走进了学校,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孝心不能等,父母照顾孩子,不论是中国、不论是外国,都是一样的,老人希望孩子能好,我希望韩国的孩子们不要学习我们的方法,但愿能学习我们这种精神,抽出时间和星期天,多陪陪生养咱们的父母。让父母在当下多一点幸福、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让他们能过上一个安详的晚年。”谢淑华把这样的寄语送给中韩两国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