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移民家门口打工挣钱(图)
|
花园社区的搬迁移民费亭玉介绍李克强总理在她家做客时的情景 华商报记者 田德政 摄 |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镇安县结合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投资11亿元,启动实施了云盖寺花园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项目。如 今 ,这 里 已 有1112户近5000名群众在此安家落户。2014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来到这个社区,看望慰问山区搬迁群众。时隔一年,近日,华商报记者再次走进花园社区,近距离感受移民新生活。
“李克强总理来咱家做客,一转眼就过去一年了,不知道总理今年过年还来不来?”镇安县云盖寺花园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的居民陈永金、费亭玉夫妇如今还沉浸在对总理来他们家做客的美好回忆之中。去年1月26日,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镇安县他们家所在的陕南移民安置小区,还与他们一家拍了“全家福”合影。
看到移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总理欣慰地笑了
时值隆冬,镇安山区的气温低至-5℃左右,但是严寒却阻挡不住节日的脚步。在镇安县云盖寺花园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里,一些居民家门口已经挂上大红灯笼,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个移民小区生活已一年的费亭玉,正踱着小步,碰到熟人便热情地笑笑,手里的刺绣不经意间快速编织着。社区负责人张世源笑着对华商报记者说,“总理走访时就去的她家,人家可是和总理照过合影的。”
费亭玉是从东川镇川河村的山沟里搬迁到这里的,丈夫陈永金在外打工,儿子今年刚考上公务员,女儿已出嫁。交谈中,费亭玉边说边领着华商报记者去了她家,家里客厅墙上悬挂着一个大大的中国结,电视机旁边一个“合家照”很显眼。
“当时李总理一进门就握手问好,还到客厅、厨房了解生活状况。”费亭玉回忆说,丈夫陈永金当时拿着过去住的老房子照片给总理看,总理看到他们家的搬迁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总理欣慰地笑了。
看着和蔼可亲的总理,陈永金提出了一个请求:我想让总理给题个字。李克强总理笑着说:“按八项规定是不能题字的,要不我和你们一起照个全家福留个纪念吧!”随着摄影师按动快门,一张特别的“全家福”定格在欢乐的微笑中。
对于总理的突然到来,居民谢培琴对华商报记者说,“总理从费亭玉家走出来到广场,大家已经围拢上来,总理热情地给大家拜年,一下子让这冬天暖和了起来。”
山里住了大半辈子终于成了“城里人”
在这个移民小区,大部分情况都与陈永金、费亭玉情况类似,许多人在深山待了一辈子,正是陕南移民政策,让他们走出了深山老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今年60岁的孙春旺是2013年11月份从云盖寺镇西华村的山沟里搬迁到花园社区的,新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具都是新买的。华商报记者来到他家时,孙春旺正抱着孙子在火炉旁取暖,老伴和儿媳妇正在厨房忙活着。
“100多平米的房子国家补助了4万元,自己只掏了13.6万元,装修花了4万元,虽然大部分是借的,但住进楼房心里舒坦。”老孙笑着说,现在老家附近28户群众,有5户都已搬到花园社区。老孙介绍,他的老家在山沟里,干什么都不方便,“前些年发洪灾,好多村民房子被冲毁,3名村民也在那次洪灾中失去了生命。”
45岁的郝帮前和孙春旺有着同样的经历,从农村到城市,他坦言做梦也没有想到。
花园社区负责人张世源介绍,花园社区一期工程已入住1112户近5000人,大部分人都是从交通不便的地方搬迁过来的。
云盖寺花园小区已成了 陕南移民搬迁一个范例
让大家搬出大山,有事干、住得下、留得住,这是对当地政府的最大考验。对此,镇安县镇云一体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谢忠琦介绍,移民点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搬迁户的就业问题,配套建设有中小企业孵化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同时,针对搬迁群众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鼓励搬迁群众创业,加强技能培训,群众增加收入。
在花园社区对面,中小企业孵化园18栋厂房依次排开。第一栋厂房就是美云秦秀工艺品有限公司,37岁的谢培芹,就在这里上班,既照顾到家里,又能挣到钱。同时她还找了一份在社区扶贫基金贷款的工作,一人打两份工,二者都可兼顾,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谢培芹老公则经营一家餐馆,生活虽忙但很充实。
47岁的陈兴福是从月河镇先进村搬迁到花园社区的,他说,老家在海拔1241米的高山顶,道路、信息不通,吃水得靠挑,买东西要肩挑背扛。搬下来后,他就在家门口的中小企业孵化园上班,步行几分钟就到上班的地方了,一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很满足了。
镇安县发改局副局长刘涛说,“工业园区和安置点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工,有厂房20栋,入住企业14户,总共解决了花园社区600多人就业,待到全部建成,可解决1500人就业。”
今年58岁的张远珍原是庙沟镇双庙村人,她说,去年搬迁到这里后,就投资10万元办起了这家超市,月收入6000多元。张远珍说,搬迁下来后,社区广场、绿化设施齐全,一到了晚上广场就热闹起来了,现在不光是住得宽,思想也开阔了。
据了解,镇安县通过“产城融合”的思路,来贯彻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让群众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如今的云盖寺花园小区已经成了陕南移民搬迁的一个范例。
华商报记者 田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