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电影节

11.12.2015  12:04

  有从前的同学和朋友在中国电影圈谋生,有一整套金钱至上的运作逻辑。其中一位跟我说,他们有一笔资金,要到处收购国际电影节,这样就可以给自己公司出品的电影和自己的明星颁个国际奖,回国继续拉动票房,果真要名利双收。

  某些国际电影节或单元已沦陷,希望欧洲三大电影节(康城、柏林、威尼斯)能够守住晚节,可惜,柏林似已比较可疑……若真变成现实,国际电影节的权威性、公信力下降,也再不会有对真正的好电影和电影人的尊重与肯定,想想令人毛骨悚然。

  原本国际电影节的设立,是为嘉许和鼓励杰出电影人和作品、促进电影文化交流、发出与商业主流电影不同的声音,可惜如今很多电影节已逐渐违背初衷,以明星走红毯和商业大片放映来吸引粉丝……使得很多浅薄“导演”拍电影只为了红毯的虚荣和名利场的利益,明明水平捉襟见肘,“导演”架子摆得十足。

  也想起某些国内演出团体,到美国斥巨资租个剧场,也不认真做宣传,演出时门可罗雀,只有一些华人去捧场。演出后不断热情谢幕,摄影师只拍舞台上的“盛况”,回国宣传“在美演出大获成功,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等等,自欺欺人。

  资本的野蛮扩张及“挟洋自重”的“品味”升级,也令人想到有些暴发户以名誉博士、教授为荣,声称热爱崑曲、古琴、书法、藏传佛教……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eu)的书《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中话说,“趣味”的养成与宣讲,是有钱有闲阶层要区别于众人的社会文化资本所致。用在电影上:我不但有票房,还似乎“艺术”。结构上的习以为常,则是一种“象征性暴力”。(摘编自大公报 作者:张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