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的理想人格,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西北政法大学坚持立足人文关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措施。
——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把人文素养纳入培养目标。 该校不仅注重各专业学科的教学,还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此领域,该校着重实现三重目标。 一是 强化学生政治思想素养,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 强化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三是 培育学生的理想人格,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设立机构,制定制度,全面保障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进展。 该校制定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规范化、常态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研指导中心负责统筹全校性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工作、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律指导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和监督保证教学效果工作,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强化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一是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修订和完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语>导读》《国学经典》《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等现开设课程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是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是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学科和专业实际,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所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和精神内蕴。 四是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编写相关特色教材、普及读物和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图书资源。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是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提高网络资源服务质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拓宽师生学习的线上教育平台。制作、编辑适合互联网、手机等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新兴媒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二是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刊、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报刊栏等文化宣传载体,积极开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学校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陈列馆、校史馆、图书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依托共青团、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通过党团活动、征文、演讲、辩论、经典诵读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建筑物外墙和教学楼走廊悬挂历史伟人、文化名人画像及励志名言语录,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三是 举办高水平讲座、讲堂活动。依托“长安大讲堂”邀请国内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精品学术专题报告会、名人讲堂,开展与文化大家互动、对话等活动。 四是 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把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实践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提供必要经费,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五是 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积极与学校周边博物馆(院)、纪念馆、故居旧址、文化馆等联系,建立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育教学。积极与兄弟院校协作,将各自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构建相互协作的教育格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水平。 该校围绕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整合现有师资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培育传统文化研究领军学者,在各类教师评选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员的比重,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积极组织举办的相关研修、培训班,强化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为教师们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集中学习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管理职员、辅导员、服务职员相关培训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聘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文化名家、博物馆(博物院、纪念馆)研究员和讲解员等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兼职教师,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兼职队伍。
——加强理论研究,提供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该校依托长安文化与哲学研究所、陕派律学研究所、古代法律文献研究所、文化创意研究所、关中书院课程建设项目等教学研究平台,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整合骨干研究力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设立、策划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就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展开高水平理论研究,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组织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将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使传统文化研究真正起到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通过不懈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该校蔚然成风。师生人文素养明显提高,各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弘扬形成优势,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文/刘雷)
(责任编辑:胡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