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 文化让陕西精彩绽放
本报记者高山杨小玲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陕西文 化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GDP总量的4%以上,推出了《聂荣臻》、《铜 牛记》、《丝路彩虹》等多部具有中华气派、体现陕西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并且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有 力地提升了陕西文化软实力,充分展示了古老而青春、深远而浑厚的文化陕西新形象。
促融合,文化产业迸活力
2014年,我省大力实施项目引领、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全省文化企业生机勃勃,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省属文化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实现利润4.7亿元,较上年增长34.2%。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GDP总量的4%以上。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是实现文化大省转型文化强省的有效途径。去年,我省统一规划,按照国内唯一性、至高性、标志性原 则,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周文化景区、商於古道文化景区、秦兵马俑文化景区、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司马迁文化景区等30个具有战略性、影响力的文化项目, 这些重大文化项目的催化和带动,既奠定了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也奠定了全省标志性文化设施的新格局。为全面助推项目建设,我省安排1700亩用 地指标,对重大文化项目用地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积极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成立运营了首期5亿元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首期规模50亿元的陕西旅游产业 投资基金。
随着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不断深入,我省通过资源整合、融合重组,充分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生产热情,培育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 力、有带动力的文化企业,为陕西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2014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出版媒体集团、新华发行集团融合的决定,10月,陕西新华出 版媒体集团顺利完成各项重组工作,正式挂牌成立。同时,陕文投集团与西影集团融合发展也有序推进。此外,我省还制定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意见》,起草了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深 入推进文化与 科技 、旅游、金融融合发展。
叫得响,文艺创作筑精品
“娘娘,风浪太大咧!”北京电视台2014年春晚上一句宝鸡方言,让人们记住了苗阜、王声这两位来自三秦大地的相声新秀,一夜间陕派相声红遍全国。 随着 陕西 曲艺取得开门红,2014年我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文艺人才,推出了一部部叫得响、站得住、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省电影《百鸟朝凤》、电视剧《聂荣臻》、歌剧《大汉苏武》、动画片《冲锋号》、歌曲《丝路放歌》、图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等6部作品斩获优秀作品奖。
第五届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曹禺故乡湖北潜江举行,我省剧作家陈彦创作的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再次获奖。
在苏州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西安音乐学院勇折桂冠。
陕西作家陈若星、王蓬、曹洁、李康美、王芳闻、史小溪、张培合、柏峰、刘宁、邢小俊、常晓军等11人荣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阎安、穆涛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在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上,我省10岁小姑娘石若然表演的独角戏《生日盛宴》荣获比赛一等奖;第七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中,西安青曲社演员 苗阜、王声凭借相声《满腹经纶》荣获金奖,马腾翔、李小龙荣获铜奖;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揭晓,周春晓、于海涛原创相声《南腔北调》获得节目奖,苗阜获得 牡丹奖新人奖,王茵以论文《相声在陕西的传承发展》获得理论奖,囊括三大奖项改写了我省相声艺术的历史,实现了牡丹奖零突破。
大型原创歌剧《大汉苏武》摘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等五项大奖。
陕籍导演刁亦男执导的电影《白日焰火》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一举拿下最佳影片金熊奖及最佳男演员奖;西部电影集团出品的电影《德吉的诉讼》荣获第八 届中国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由西部电影集团投资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聂荣臻》连获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十届全国电视制 片业“十佳优秀电视剧奖”等大奖。
……
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频频亮相全国乃至国际舞台,让陕西文化在这一年赢得满堂彩,同时,也使文化陕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走出去,文化交流展丰姿
文化的魅力在于展示,文化的活力在于交流。自古以来,陕西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资源就引人神往,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陕西站在了更为广阔、更 具时代感的舞台上。2014年,我省不断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以开放、热情、主动、包容的新姿态,让世界领略黄土地文化艺术的魅力,感知大气的文化陕 西新形象。
去年10月31日、11月1日,“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上演,由秦腔、碗碗腔、陕北民歌等陕西元素融合而成的民族管弦乐,以及 包含华阴老腔、韩城五元鼓、富平阿宫腔、子长唢呐、合阳线戏等艺术的表演形式,让首都观众们充分领略了陕西传统文化的神韵。12月3日至6日,“国风·秦 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系列活动再度晋京。“梆子腔鼻祖”秦腔、“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西安鼓乐以及阿宫腔、弦板腔、华阴迷胡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剧种的精彩 演绎,更是展现了陕西文化的朴实和厚重。
“天上有个神神,地上有个人人,神神照着人人,人人想着亲亲……”在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文化周上,伴随一曲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赢得一片喝彩,尽显大唐遗韵的“西安鼓乐专场音乐会”,笙箫悠扬,引人入胜。
在“第三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上,陕西省京剧院复排的京剧《雷雨》艺惊四座;新编历史剧《铜牛记》在中国京剧节精彩亮相,引发观众感叹:陕西竟然有这么好的京剧!
不仅“走出去”,还要“请进来”。2014年,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和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我省成功举办,丝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汇聚古 城,西安观众零距离欣赏到国内外文化精粹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外地朋友进一步领略陕西的新风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陕西文化在交流融合中 激发了新的活力,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昨日的成就奠定明日的辉煌。走过精彩的2014,陕西文化将以更加自信的步伐投身“三个陕西”建设,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