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之光照亮陕西文化之路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国家主席习近平在5月15日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入人心。
几千年来,文明互通的密集轨迹共同编织起亚洲文明的璀璨长河,而陕西这片沃土,在数千年中外文明交流史上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在中华文明传承的漫长历史中,陕西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5000年前,中国的人文始祖黄帝和他的玄孙后稷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化。2500年前,哲学家老子在陕西讲授“道德”,成就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巅峰。2100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开辟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搭建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1400年前,唐玄奘也是从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到印度求法取经。
十三朝古都为陕西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文化遗产,盛唐时期长安更是成为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国使节、商团、学者纷至沓来。长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
开放繁荣的长安,孕育和承载了陕西文化的丰富厚重,造就了陕西文化的包容开放。陕西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更加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正是这种包容的态度、吸纳的勇气、融合的气度,造就了陕西文化的斑斓色彩,也书写了陕西与亚洲各国文明交流的华丽篇章。
“中华民族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不仅能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且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和文明对话让亚洲各国分享中国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说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也是亚洲各国走向繁荣的康庄大道。”文化学者张宝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古今对望文明对话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才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亚洲文明。
在法门寺博物馆,人们可以在珍宝阁见到20多件琉璃器,其色泽和造型令人惊艳。一段曾被时光掩埋的丝路文明交流史,重现于世人面前。
“琉璃器皿曾是西亚文化的典型代表。”法门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琉璃器皿应该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传入我国的,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的见证。”
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物种。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据史料记载,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
中国文化在包容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对亚洲各国文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唐朝对外文化产品输出的力度之大、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我国古代各朝代中名列前茅。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回了自己的国家。日本“百事皆仿唐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参照唐都城长安结构布局兴建了藤原京、平城京等都城;日本语中沿用的汉字是因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中国书法在日本流传了千百年,日本书法文化积极吸取中国书法文化的营养迅速发展并走向了成熟,发展创造出了日本民族的书写艺术——日本书道。
中印交流肇始于秦代,到两汉时逐渐频繁,在隋唐时趋于高潮,在宋元时更加深入。在这2000多年的交往史中,文化交流是柱石。印度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历算、文学语言、建筑和制糖等先后传入中国。同样,中国的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传入印度,也极大地丰富了印度文化。中国《二十四史》和玄奘《大唐西域记》更成为印度重构古代历史的基础。
“亚洲各国各地自古以来密切的文化交流,给‘一带一路’、文明互鉴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基因。当下亚洲各国的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倡议的友好合作,有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中亚、东亚、南亚文明‘走’进来这样一个千百年的历史纵深,我们便有了自信,有了底气。”文化学者肖云儒说。
宗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佛教是亚洲文明对话的重要人文纽带,铭刻传承着亚洲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佛教源自古印度,后由中国陆续传入韩国、日本,亚洲跨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如今中外游客来陕西旅游,西安大雁塔是必“打卡”的网红之地。西安地标性的建筑——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其所在的大慈恩寺由唐代皇室敕令修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伟的佛寺,由玄奘法师住持,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玄奘(602—664年)于627—645年间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半岛取经求法,历时十八载,行程遍及五天竺,归国后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经。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见亲闻的旅行记录,是中国与中亚、印度交往的珍贵记录,丰富和完整了印度乃至中亚、南亚的历史。千百年来,《大唐西域记》一直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位卓越使者,玄奘法师把佛经译成中文,并把《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了印度,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家文化推向了中亚和南亚,使其走向了世界。2014年,陕西有7处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两处就和玄奘有关,一处是大雁塔,一处是兴教寺塔,这足以说明玄奘法师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首站就来到了陕西西安,并先后访问了大雁塔和大兴善寺。因为这两座寺庙与印度和玄奘有着深厚的渊源。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元畏、金刚智、不空先后在寺内传经讲佛,传授密宗。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从而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
距西安约50公里的草堂寺,创建于东晋末年,不仅是关中著名的古迹胜境,更是因传奇高僧鸠摩罗什而闻名的佛教古刹,至今还供奉着印度高僧鸠摩罗什的坐像和舍利塔。
陕西佛教文化与日本同样有着悠久的交流史,西安青龙寺就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至今,青龙寺仍以传奇的历史和美丽静谧的风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地处乐游原上的青龙寺,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均受法于此。其中,空海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每年有众多来自日本的信徒和游客专程前来拜谒祖庭。
肖云儒认为,亚洲文明是共源多流的,虽不同却和谐。文化上的这种共源多流,使亚洲各国在今天的交流合作有了一个非常深远的、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佛教在亚洲的这种传播过程,是亚洲文明在流动中互鉴互补的最好例证。
文化陕西谱写新篇
1300年前,中国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二市。东市是国内市场;西市是国际市场,也称为“金市”,是当时规模宏大、国际贸易繁荣的商业市场。1300年后,一个融汇古今、规模恢宏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大唐西市,在唐长安西市遗址上再建,重现昔日辉煌。
在大唐西市,不仅有遗址坑道内密集的车辙、丝绸之路巨型浮雕,还有丝路风情浓郁的现代化商业集群,令人感慨古诗词里“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的大唐盛景好像正从历史走向现实。今年春节期间,94万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丝路风情和非遗文化,体味浓浓的年味。如今的大唐西市已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一扇窗口、一张金名片,演绎着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新精彩。
大唐西市只是我省挖掘自身传统文化内涵,打造新时代文化旅游IP的一个缩影。
文化遗产跨越时空,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独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西安宣言》的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的成立,有力推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进程;我省先后组织“始皇和大兵马俑展”“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展”等文物展览,对外合作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古老而现代的陕西吸引了更多的世界目光。
搭建文化交流新平台,打造丝路文化高地。我省充分发掘作为千年古都、丝路起点、华夏之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深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陕西先后接待了印度总理莫迪等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目前,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已在陕西设立领事馆,近二十个国家在陕西设立签证中心。陕西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丝博会暨西洽会上,来自国内23个省区市的2000余家企业及韩国、美国等25个国家的200余家企业参展,丰富多彩的项目推介、文化特色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各国文明的特色和精彩。丝博会成为各方交流合作的大平台。此外,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电影节、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等丝路人文交流活动成功在陕西举办,为陕西参与亚洲各国及世界的人文交流创造了平台和渠道,进一步扩大了陕西的文化影响力。
今年3月初,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欢乐春节·国风秦韵——西安鼓乐专场音乐会”在日本大阪举办,来自西安周至县南集贤西村鼓乐社的20多位艺人奏响世界级非遗项目“西安鼓乐”,用大唐雅音的恢宏气势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品牌项目“国风·秦韵”远赴土耳其等国演出交流,“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全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兵马俑、凤翔泥塑等陕西元素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上闪耀,在国内外重要城市举办陕西传统文化周……一场场演出、一次次活动,如同文化的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了文化相通、民心相通的河流,传递好陕西声音、讲述好陕西故事。
建设“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陕西把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丝绸之路起点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四大旅游高地”,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
2018年陕西接待游客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994.6亿元。一个具有国际范儿、中国风、陕西味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正在崛起,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正在与世界各国的交融互通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编辑:王晗璐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