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局面

20.01.2016  13:36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局面——二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中国经济2015“年报”19日正式公布。初步核算,GDP同比增长6.9%;高技术产业增长10.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这一组不乏亮点的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折射出新常态下新发展理念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做出系统阐释、提出明确要求。这为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实践,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指明了行动方向。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我们跨越历史关口、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行为做法等方面与之“对表”,做到同频共振、知行合一。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意味着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除旧才能布新,革故才能鼎新,践行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破与立统一的过程。比如,破除GDP至上、拼资源拼投入等陈旧观念,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自觉,才能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走出“一亩三分地”“自扫门前雪”等思维窠臼,树立“一盘棋”意识,才能弹好“钢琴”,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误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才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封闭狭隘的思维陷阱,树立全球思维,才能在内外联动中赢得机遇;摈弃重效率轻公平等错误认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新发展理念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在贯彻落实中,就要增强规律意识,坚持科学方法论。坚持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又不断挖潜力、增优势,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坚持理念与实际的统一,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搞整齐划一、不搞大干快上、不搞层层加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行动是理念的诠释。新发展理念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指导实践、融入实践,带来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时代,在转变观念中埋头苦干,新理念就必定能推动发展新实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