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福彩“爽约”

29.01.2015  11:27

  1月25日晚,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的福利彩票“双色球”15011期开奖,在没有事先预告的情况下突然“爽约”,引发多种猜测。25日晚21点54分,@中彩网官方微博发布紧急通知:“由于销售数据通讯传输故障,导致本期双色球摇奖无法按时进行,待故障排除后再在公证员的监督下进行开奖。”近2小时后,@中彩网官方微博于23点39分公布了该期“双色球”中奖号码。

  如此无提前预告、无适时解释、推迟开奖的反常情况,让舆论场上再度出现“福彩造假”的论调。不少网友对“通讯传输故障”的解释表示强烈质疑,甚至怀疑中奖人员是中福彩内部人员。网友@阅江楼主2013很纳闷,“开奖与销售数据有关吗?怎么那么巧就出故障了?”@大尸凶的漫画则呼吁,“该抓抓福彩的苍蝇老虎了”。网友@丁瑞宗的一句“坐等中纪委”的跟帖,更被众多网友点赞。

  此番福彩“爽约”,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面对汹涌的质疑和猜忌,相关方面不得不出面进行释疑和澄清。26日上午,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陈日发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进行回应,称事件系数据索引异常造成,并就此事向广大彩民致歉。当天中午12点38分,@中彩网官方微博也给出回应:“没销售数据不能开奖。”也许是因为该回应并未有效消弭质疑,在差不多半小时后,@中彩网官方微博再次发布消息:“根据《彩票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应当确保彩票销售数据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一边是网友的质疑和流言,一边是有关机构和部门的道歉与释疑,舆论场热闹非凡。后者显然更希望尽快平息舆论争议,但公众对福彩的不信任情绪已累积多年,要迅速消除并非易事。26日傍晚,@新京报的一条快讯似乎在宣告,此事正朝着更“刺激”的方向发展——26日上午10时许,一名张姓网友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昨晚福彩双色球第15011期突然推迟一事,实名举报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希望中纪委对开奖的公正性进行审查”。@新京报记者查询得知,中纪委官网已经对该举报信息做出回复,称已收到该网友的举报内容。

  看起来,网友期盼的“坐等中纪委”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就连@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发布文章追问,“官方口中的‘故障说’是否可信?是否真的存在舞弊行为?现在还不能妄下结论,这有待权威机构的进一步调查。”非但如此,@人民日报还顺便批评了有关部门在此次福彩事件中表现出的“任性”与“高冷”。如此一来,此次福彩“爽约”事件的走向,恐怕已不在福彩相关方面的掌控之中了。

  事实上,公众对福彩的质疑早已有之,此次只不过是被抓到了“辫子”。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据@新京报统计,自2009年12月至今,福彩“双色球”已经出现了8起延迟开奖现象(包括此次在内),其中5起原因不明。而在某种程度上,福彩的过错远不止此。新华社的报道称,近年来彩票资金“经手环节多”“觊觎部门多”“个人权力大”等问题,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陕西、青岛等地彩票中心的多位负责人先后落马,有的斥2000万元公款购豪华游艇,有的因涉嫌私分国有资产被立案调查。漏洞之大,贪污数额之巨让人瞠目结舌。文章感叹,“这些案例都分分秒秒蚕食着广大彩民对福彩事业的信任与信心。

  由是观之,福彩“爽约”引强烈质疑的原因,并非只是单纯的某几次“推迟开奖”。更大的“阴影”其实源于福彩事业在缺少监督和审计的情况下滋生的一系列奢靡浮华和贪污腐败乱象,而这正是公众对于福彩事业公信力和公益形象抱以冷眼怀疑的真正症结所在。

  而站在历史的长河上看,国家对彩票事业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98年,国家层面就曾下发过《民政部关于认真落实审计署对全国福利彩票发行和资金使用审计决定的通知》。在2014年11月中旬,新华社还曾报道,“审计署18个特派办全体出动,一个特派办负责一个省,对全国共计18个省开展彩票资金审计工作”。一位参加审计工作的人士称,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彩票资金的管理使用,也会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彩票运行机制提出建议。如今,审计工作进展究竟如何、各地彩票资金使用情况如何、有何问题和改进建议,经过25日晚的福彩“爽约”事件,在舆论充分发酵和追问之下,相信相关细节和疑问即将一一解开。

  彩票事业在我国发展历史并不长,正因为此,才更需要在一点一滴中珍惜和维护它的公信力、公益性。出现问题不用回避,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才是为公众接受和欢迎的姿态。有分析认为,此次福彩“爽约”事件,是一场公信力危机,“”已经说了太多,“”就摆在我们眼前——加大彩票事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程度,加快制定彩票事业的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彩票事业的监管和审计,让彩票事业真正回归公益属性,让彩票资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