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安人”择业观念调查:53人中近七成钟情“国字号”
“户籍·人才新政”调查之三
当前,西安无疑成为全国“人才大战”焦点城市,而安居乐业是留住人才的根本所在。
西安就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或改善呢?人才涌进,西安就业竞争将愈发激烈,未来几年,大西安建设中经济发展和就业趋势会发生何种变化?未来大西安发展和就业的出路又在哪里?
华商报记者对大专(含高职)以上的60名学历落户的新西安人进行调查访问,接受调查的有效人数为53人,其中,男性占比56%,女性占比44%;大专(含高职)学历占比28%,本科占比60%,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以上的占比12%。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的择业率为19.35%,毕业后选择学校(中小学和高校)、科研单位的占访总人数的16.89%,就业首选国家各类事业单位的占比15.78%,择业首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占比14.35%,选择外资企业的占比9.63%,而大学毕业后选择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小微经济的占比19.28%,自主创业或者其他类占比4.72%。
“本硕连读毕业后,我首选能与专业对口的党政机关,其次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昨日,从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李珂女士坦言,上个月她刚参加完西安市事业单位编制统一考试,报考的是碑林区政府的一个综合岗位,目前正在等待笔试结果。
连日来,华商报记者在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支持下,对此次新政学历落户的53人进行就业观念调查访问,结果显示,大学生(含在校生)就业选择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高校的占到受访总人数的近七成,而选择民营经济、小微经济领域的不到两成。
记者调查
大学生就业首选民营和小微经济的不到两成
20多岁的李珂老家在甘肃兰州,在兰州交通大学本硕连读,2017年7月从工业工程专业毕业。
“我一直梦想能成为西安人,我的好几个同学借西安户籍和人才新政契机落户西安了。”李珂称,上个月她落户到了西安,今年参加西安3次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统一考试,主要意向单位是国家党政机关公务员或国家事业单位。
“5月我刚参加西安市事业编制统一考试,报考碑林区政府部门的一个综合岗位。”李珂希望自己此次能如愿以偿。
而李珂同班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殷同学,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选择一个股份制企业工作,已经上班有一年多了,殷同学的就业观念是先生存,提升自己再找机会跳槽。
无独有偶,提起就业时的想法,从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已工作十多年的李琳女士坦言,最初,她的就业理想单位是专业对口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公务员,但一直没能如愿,就在西安一家民营公司工作了一年半。后来老家金融单位招录正式在编职员,在父母劝说下,她从西安返回老家延安,凭借实力和一年多的工作经验,进了当地一家金融单位。
6月1日至9日,华商报记者对大专(含高职)以上的60名学历落户的新西安人进行调查访问(具体数据见上图),综合分析数据后,华商报记者发现,当前大学生择业首选的还是以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以及科研单位为主,占受访人数的66.37%,而选择民营经济和小微经济的仅19.28%,也就是说选择民营或者股份制企业以及小微经济行业的不到两成。
专家分析
一季度人才供需竞争指数1:47.8
青年人“有岗不就”现象依然明显
“大量人才涌进西安,就业竞争将愈发显得激烈,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助理梅红女士说,“目前,在我们的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还没有迅速发展壮大的情况下,我们的绝大部分大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主要还局限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等,实际上这类单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严峻。”
梅红以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一次的内部招聘行政人员为例。当时,学校内部网招聘信息挂出一周,且招聘要求非常高,如硕士毕业生以上才有资格报考等,10年前,一个岗位几十个人“抢”,而现在一个岗位有上百个甚至数百人来“抢”。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聂翔分析指出,总体上,西安“人才新政”等在短期内将会让原有的就业结构矛盾更加激烈,特别是优质岗位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否逐渐转向中低层就业岗位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聂翔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前就业方面暴露出四大主要问题:
一、高薪酬待遇的岗位竞争非常激烈。据智联招聘公布的《2018年春季西安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西安市一季度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47.8,意味着平均有47.8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竞争激烈程度在监测的全国37个城市排名第6位,从就业岗位所处的行业看,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竞争最为激烈,其次是计算机软件行业,表明户籍新政引进的高学历人才,普遍求职于薪酬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但是高薪酬的就业岗位短时间难以增长,造成中高端素质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
二、中低端岗位和技能型人才需求依然较大。调研时发现,一般制造类企业和服务行业,对一线工人和服务人员的需求依然强劲,这些就业岗位对学历、技能要求不高,但薪酬待遇也不高,导致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人才,而且户籍新政对中低端岗位的人才需求没有明显改变。此外,有些岗位对有专门技能的人才需求较大,但户籍新政引进的人才大多也没有流向这些岗位。
三、青年人“有岗不就”现象依然较为明显。90以后的求职者就业期望普遍较高,对薪酬水平、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离家远近等有较高要求,即使宁可不就业也不愿意委屈自己,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高校毕业生,依然依靠家庭的资助不愿意主动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缓就业”等现象突出。
四、创业带动就业仍存在较大困难。据参与座谈受访人员介绍,引进人才中创业者的比例较少,相当一部分创业者市场经济知识缺乏,普遍缺乏相应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一部分有意愿创业的人才难以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导致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非常有限。
此外,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而言,当前西安乃至陕西全省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和新时代的迫切需求,梅红指出,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第二产(主要指工业)岗位趋于饱和,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方面缺失产业扶持和规划,产业结构尚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目前,人才在西安就业,更青睐于传统行业、教育科技领域。梅红一针见血地指出,比如说:选择去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做教师、做研究型人才,在这些地方有较多的就业岗位。而在其他行业、领域,西安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比外地有更多的优势。特别是因产业布局和发展等问题制约,“当前,我们本地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领域的就业不充分不旺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梅红介绍,2017年上半年,西安市统计局做过一项专门调查,调查结果很有趣,愿意留在西安的毕业大学生里面,30%首选进国有大中型企业,23%选择进科研事业单位,13.7%选择进党政机关,愿意进民营、小微企业或从事创业的人数比例为10%。
导致这种选择的原因,梅红认为,和西安本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牌子不响亮,没有做强做大有一定关系。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一个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调查报告,陕西入选500强的民营企业只有4家,而周边省邻近的四川有10家、湖北有19家。
专家建议
加强对民营企业引入和支持的力度
未来几年,在西安户籍和人才、创业等新政背景下,人才就业创业出路在哪里?
“政府要对引进人才分类管理和精细服务。”聂翔分析说,人才就业、创业从政府角度大致可分为精英型创业、竞争性就业、支持性就业。精英型创业的高端人才可以创造就业工作岗位,对政府来说需要提供创业环境和良好营商环境。竞争性就业需要社会能够提供就业工作岗位,对政府来说只需要提供良好就业公共服务。支持性就业更多针对于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困难的群体,不仅需要社会提供就业工作岗位,还需要政府提供就业帮扶。
对于政府当前的产业结构和人才激增带来的就业问题,梅红指出,统计数据表明,美国2012年“三产”(即一产、二产和三产)比例是1.1:19.2:79.7,第三产业将近占了80%。而在2012年,我国的“一二三”产业比例约是10:45:45,而目前,西安乃至陕西省的数据显示,产业结构比例是“一产”、“二产”的比例比较高,“第三产业”比例不太高。
“按照我们2006年至2016年过去10年的数据做一个预测分析,可以发现,未来的趋势是,‘一产’、‘二产’肯定会有明显下降。”梅红说,“也就是说,我们吸引的人才、大学生留在西安将来主要在第三产业就业。对于政府来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第三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
无论是对国家而言还是对西安来说,未来发展就业领域肯定是集中在第三产业,对于大学生心态的转变,对于国家在第三产业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发展,肯定是要有一个预先的布局。
梅红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特别是在陕西省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发展区、被纳入国家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建设欧亚大陆桥国际化大都市以及国家中心副城市等以后,从近期全国排名分析,西安乃至陕西的营商环境迅速攀升,让一些民营企业看到,更好、更便捷的金融、物流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家选择在陕西尤其是西安就业、创业。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呼吁从政府层面加强对民营企业引入和支持的力度。”梅红说,“研判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制订好、实施好真金白银的产业引导、激励举措对长久的留住人才至关重要。”
“目前‘人才新政’主要吸引的是大中专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更多的是我们本地的或周边省份的。”梅红认为,政府尤其是西安市人社局等单位可尝试将先进的、优秀的、新兴的民营企业家引入到大学里来。一方面是为优秀企业去揽才,另一方面,让青年的人才在未来的产业里看到就业希望。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我们多年追踪研究发现,真正创业成功的并非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创新性,是创业的火苗和种子。”梅红称。
有数据统计表明,大学生创业具有明显的“时滞效应”,大约需要10年。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的时候有创业的想法,大概在10年以后,真正从事创业的毕业大学生的成功率是很高的。所以,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梅红个人并不鼓励他们立刻去创业,但是,对于周边省份的这些人才,他们愿意在西安创业,可以给他们单独创业政策,或者是应该给他们更好的创业支持政策。
“传统的就业思路相对滞后了,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梅红提醒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传统的就业机会的增长也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尽快加大产业结构化改革力度,加大对第三产业扶持,如教育培训、影视娱乐、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酒店娱乐业等。与此同时,政府应当为民营企业、新兴产业、微小经济的落地、成长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只有产业兴旺了,人才方能乐业而安居,就可以长久地将人才留在大西安。”
编辑: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