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追寻记忆中的民俗足迹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而每座城每个人都在书写着春节的故事。在寻根中沉淀民族记忆,在铸魂中传承民族文化,在坚守中彰显家国情怀。西安,亦如是。
寻根:沉淀民族记忆
春节的习俗,源于上古时期。每逢春节,举行庙会、祈年祭祀、迎春纳福。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民族记忆也沉淀下来。而传统节日春节,就是民族记忆的鲜明代表。
春节的各种俗语,让百姓在耳濡目染中,将民族记忆代代相传。“……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过年前准备如此之多,可见百姓对春节的重视。
清扫沐浴、裁剪新衣、置办年货,一幅安居乐业的画面;水饺飘香、美酒甘甜、阖家团圆,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息;贴福题字、走亲访友、放炮逛灯,一种传承美好的形式。春节的仪式感,正是对古代“礼”文化的传承。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春节,沉淀的是民族记忆,传承的是礼仪文化。
岁月在更替,时代在流转,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民族记忆却亘古不变。美好的春日时节,辛丑牛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中华民族儿女,共享春节的喜乐祥和;万里神州大地,涌现希望的新春气象!
铸魂:传承民族文化
“梦回唐都上元夜,山河如故满乾坤。”花灯如昼、炫目灿烂,诉说着大唐的兴盛;亭台楼阁、流光溢彩,彰显着盛世的繁荣。
西安的“打卡地”上演着新春的盛会。曲江池畔,游船赏灯恰似人在画中游;大唐芙蓉园,漫步轻扬让梦回于唐朝;大明宫,璀璨明珠承载长安一世繁华。
新春佳节,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自信的展现。西安,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赋予在区域节日活动中,增强了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送春联、挂灯笼、写书法、送年画……“新春走基层”文艺活动增强了市民的认同;走访慰问就地过年群众,送物资送温暖、送春联送祝福,让群众真切感到“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
线下送的是祝福,线上聚的是浓情。“网络中国节·春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凝聚了民族感。“鸿雁传情情意绵绵”二维码有声明信片、“云上非遗展”、“网络传心意 别样高陵年”H5、“平安过春节 幸福在西安”网络直播……一句句新春祝福、一行行暖心文字、一个个感人视频,彰显了古城春节的人文精神。
暖心走心的春节活动,为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西安人民努力拼搏、追赶超越,让未来的日子更甜更美更值得期待!
坚守:彰显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的家。”春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更是彰显着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传统。
温一壶老酒、品一杯香茗,围在炕边、坐在桌前,畅谈人生理想、回首生活点滴,屋内其乐融融温暖和睦、室外张灯结彩银花火树,无不散发出浓浓的烟火、无不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春节最美的画面。一副副辞旧迎新的对联,一张张吉祥如意的窗花,一碗碗美味多样的菜肴……让每一位中国人真切地感受着新春佳节的味道。
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在“家”与“国”中,有那么一批人,却选择了坚守。守护万家灯火是他们内心的告白。工友选择就地过年,为的是建设美丽大西安,为迎接十四运“添砖加瓦”;警察选择留岗备勤,为的是让古城人民过一个平安幸福年,让人民的安全感更有保障;医生选择坚守岗位,为的是守护你我身体健康,构筑起更加牢固的防疫屏障……无数的他们,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努力奋斗中,将新的荣光写在祖国光辉的旗帜上。
“喜鹊登梅迎佳节,金牛献瑞添喜气。”辛丑牛年里,中华儿女,更懂得珍惜又饱含希望,脸上洋溢着筑梦的气息,追寻记忆中的民俗足迹。
(作者:巩佳星)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