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质量 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

01.02.2018  10:02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本世纪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如何应对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如何为古城140万老年人做好服务,让老人乐享幸福晚年?西安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破解“养老难”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

  近日,我市出台《破解“养老难”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四个突出发力补短板,突显六大方面看亮点,再次为我市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追赶超越的新动力。今日,本报记者为您详细解读《实施方案》,聚焦我市破解“养老难”亮出的真招实招。

  六大方面看亮点

  (一)资金支持再加力!补贴标准提高了!

  4.制定医养结合补助政策。对开展医养结合的示范性机构实行以奖代补,养老机构和卫生医疗机构,每年选择10个,每个补助50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选择10个,每个补助20万元。

  5.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幸福院补助政策。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培育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专业化机构,突出高龄独居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失能老人的康复护理与医疗等上门服务、普通老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对于新设立的日间照料中心,经验收符合条件的,给予适当补助。

  6.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凡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加快推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

  (二)改革创新再发力!社会力量参与热情提高了!

  在强化改革创新方面,市民政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着力使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上有新突破。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引入各类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组织,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日间托老、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项目。对具备规模、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服务机构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130余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由社会组织运营。到2021年底,力争全市社会力量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达到70%以上,养老服务市场化率进一步提高。

  坚持建管并举,发挥设施作用。既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又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监管,按照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同时,将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加强养老的服务监管、安全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创新养老机构发展运营模式。推进民办养老机构成为发展的主体,建立以护养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养老机构发展模式。鼓励养老机构向社区化、小型化、连锁化发展。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可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行公建民营。鼓励养老机构升级为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向居家老年人延伸送餐、康复等服务,推行“家院互融”。

  创新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升级“智慧养老”服务。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利用大数据、智慧云、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具备信息发布、老年人个人需求受理反馈、养老服务设施查询、运营商平台监管等多种功能的“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虚拟养老院”。

  (三) 政策突破再给力!投融资力度加大了!

  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中省市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落实到养老服务业。积极利用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信贷支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市和区县要确保本级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所占比例不低于50%。

  统筹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有新突破。在城市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小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使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社区。在农村,发挥区域性敬老院的作用,在保证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前提下,支持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农家大院、闲置校舍等,通过改扩建的途径建设农村幸福院。

  增强养老扶持政策吸引力。在落实好现行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提高补助标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当中。探索推行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机构责任险工作,进一步降低养老机构运营风险。

  (四)全方位形成合力!医养结合效果凸显了!

  大力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应设置卫生所(卫生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或托管、兴办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鼓励发展老年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为长期卧床、患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老年康复医院和老年护理院可按规定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探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申办人拟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民政、卫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不得将彼此审批事项互为审批前置条件,不得互相推诿。民政、卫计部门应当根据申办人的需要和条件,在设立条件、提交材料、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等方面,为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办事效率。

  创新社区医养结合。全面建立老年人社区健康电子档案。推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视、健康检查和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居家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有效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资源,推进医养服务社区化。

  (五) 养老机构添魅力!服务质量提升了!

  加强养老院管理,开展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从2017年起,全市开展为期4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大整治活动。重点加快养老院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认证工作,提升养老院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养老院安全管理,提高养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素质能力,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督。

  加强养老机构许可管理。结合正在开展的行政效能革命相关要求,将所有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权限下放到区县民政局。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后,到所在区县民政部门申请设立许可。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的要求和程序办理。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继续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社会资源用于养老服务,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六)市场培育添助力!养老产业新发展!

  全面放开养老市场。鼓励相关行业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相关服务项目。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产品,引导商业机构设立老年用品专区。适时举办老龄产业博览会,结合实际和特色优势,推进老年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综合体等项目的规划、招商、建设,鼓励扶持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

  着力培育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积极推动老年产业发展。连续举办六届“中国(西安)老龄产业博览会”和四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暨孝文化论坛”,展示老龄产业发展成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给予奖励。通过简政放权等方式,着力培育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按照“公建民营”思路,全市有6家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印发《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施意见》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实施意见》,率先在全省推行两项保险制度,直接受益养老机构140家,直接或间接受益老年人约27万人。

  四个突出补短板

  (一)突出保基本,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制度

  重点为辖区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失智及70岁以上计生特扶老人提供养护服务。办好公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保障性养老服务机构,对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实行政府供养,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中“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二)突出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

  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启动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力争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的,要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备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三)突出强化基础,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按照“服务内容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思路,培育更多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化为手段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从2018年起,由社会力量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增加20%;到2021年底,力争全市社会力量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达到70%以上,养老服务市场化率进一步提高。

  (四)突出补齐短板,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将所有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提升改造后的敬老院要“开门办院”,接受社会老人入住。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流转等收益分配优先用于解决本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向农村老年人开展延伸服务,推动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银龄互助”和志愿帮扶为服务形式,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农村敬老院、老年公寓)、互助服务点为载体,以“智慧养老”为提升手段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