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48条”,最高可为企业减负超830亿元

27.02.2020  10:29

  15届101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

  2月26日,15届101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提出48条措施。(以下简称“48条”)。

  “48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既立足近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着眼全年及未来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经测算,“48条”最多可为企业减负超830亿元;通过建立市应急转贷机制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可再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1300亿元。据悉,“48条”审议通过后,各牵头部门和广州各区将同步动起来,能干的马上干,将尽快出台配套操作细则,使各项政策尽快惠及企业,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三个导向”: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若干措施》坚持目标导向、企业导向和项目导向。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多措并举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增长较快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

  二是坚持企业导向。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短期的生存问题和疫情过后的发展问题。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普遍诉求,在融资、税费、租金、用工等方面出台措施,支持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用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狠抓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引智引技引资力度,吸引培育更多优质企业落户。

  三是坚持项目导向。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狠抓“5个一批”,推动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复工、一批新项目尽快开工、一批前期项目提前动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十四五”规划项目提前开工、谋划储备一批新的重大项目,确保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进度走,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有力、有效流动起来。

  亮点:政策着眼中长期,补短板、强优势、建机制

  按照“三个导向”,广州提出10个方面48条具体举措,确保能落地、快落地、见实效。这些政策与前段时间出台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15条”等政策充分衔接,又有所区别,短期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渡过难关,但更多政策着眼中长期,补短板、强优势、建机制。

  因此,在起草《若干措施》时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立足当前,顺势而为。立足近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补产、项目复工开工赶工,推动经济尽快回归正常循环,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大、吸引力强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提信心。二是着眼长远,扬长补短。着眼全年及未来发展,从供需两端入手,加力扩内需稳外需,进一步巩固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强劲发展势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城市治理体系,率先塑造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引智引技引资新高地,确保全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

  可以说,《若干措施》不仅是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政策工具箱,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更是展现我市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的宣介书。

  经测算,“48条”最多可为企业减负超830亿元;通过建立市应急转贷机制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可再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1300亿元。

  解读:纾困减负、稳定增长、优化环境,广州从三大类举措发力

  据悉,“48条”举措共分为帮助企业纾困减负、扩大需求稳定增长和发展产业优化环境三大类。

  及时雨: 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加大租金减免力度,困难企业申请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1%

  在帮助企业纾困减负方面。针对疫情对企业造成的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广州将通过“七减、五缓、三免、两补、两返”等多个方面为企业纾困减负。

  七减:协调广州地区银行机构压降成本费率,确保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低于2019年同期;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阶段性由3%降至1%;允许受疫情影响企业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1%;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缴费系数;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下调50%;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3个月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对符合条件用户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电费。

  五缓: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长延期3个月缴纳税款;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暂缓缴存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住房公积金(已缴存的除外);允许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气、用水等,在疫情防控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

  三免:对符合条件企业免征3个月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承租国有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及承租市、区两级公租房、直管公房、人才住房的个人,免收2个月租金,同时通过税费减免等方式引导非国有物业减免租金;对中小微企业免征5个月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

  两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新增生产设备投资额的50%给予补贴;建立市应急转贷机制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

  两返:对符合条件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参保企业,可返还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保的50%。

  记者梳理相关暖企政策发现,在补贴方面,“48条”进一步给扩大生产的防控物资企业吃下“定心丸”,提出对在1月10日至3月31日期间扩大产能、转产或实施技术改造生产急需疫情防控物资及其原材料的企业,按照新增生产设备投资额的50%给予补贴。“48条”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对企业因政府征集或指定生产而产生的剩余物资,可按照规定通过政府储备和包销予以解决。

  比起此前的措施,针对企业面对的租金压力,“48条”也加大了减免力度。对承租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用于线下实体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免收2、3月份的物业租金,视疫情情况可减半收取4、5月份的物业租金,对承租市、区两级公租房、直管公房、人才住房的,免收2、3月份租金,视疫情情况可减半收取4、5月份租金。同时提出各区要引导支持集体物业、非国有企业和个人业主为承租用于线下实体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或允许延期、分期缴租,对执行情况较好的可申请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并在提质增效、资格认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稳增长:“攻城拔寨”在建项目3月底前全部复工 “补短板”推进医疗卫生平台建设

  为扩大需求稳定增长,促投资方面,“48条”提出,要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用好“三个债券”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开设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前期审批,着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例如抓紧开展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完善市领导对口联系重大项目机制。确保在建项目3月底前全部复工。全力推动新项目开工,力争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超过100个、5月底超过200个,7月底前全部开工;积极争取一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十四五”规划项目提前开工;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新的重大项目。

  完善重大项目策划生成机制,策划和储备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48条”提出,在年度“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基础上,将研究设立专项经费,围绕医疗卫生、物资保障、环境建设、交通物流等短板领域,再策划和储备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和省重大规划和项目计划。

  加大引智引技引资力度,在个人所得税优惠、外籍人才居留、政务服务、交通便利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项目的良性循环。记者留意到,“48条”对此项提出了十分细致的要求,如要求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重点洽谈招商项目提供交通便利,提供1000个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预约登记服务名额统筹使用,对我市招商部门及各区重点洽谈的招商项目,可通过预约登记方式在管控区域行驶,不受“开四停四”措施管控。

  扩消费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落实去年尚未用完的中小客车指标额度工作,对二手车置换、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提振汽车消费。统筹安排扶持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稳外贸方面,从对参加会展和重要经贸活动企业最高资助10万元、加大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补贴、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前瞻性:强链、补链、稳链优化产业环境 安排4000万元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抓产业方面,围绕强链、补链、稳链,大力实施《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大工业技改支持,推动工业企业加快生产。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兼顾经济发展和应急保障需要,加强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建设。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安排4000万元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对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信贷支持,安排专项资金引导孵化器业主单位减免租金,大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优环境方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聚焦解决疫情对企业审批、企业信用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加快建立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和开办企业快速服务机制,在全市范围内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4枚印章,推动实现符合条件项目办理建筑许可“零成本”,同时在获得用电用水用气、不动产登记、招投标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流程,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对“四新”经济形态实施包容监管,推动新经济健康发展。

  强体系方面,提出了建设医疗卫生高地、健全物资储备机制、完善应急生产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五大举措,提出完善紧缺急需物资储备清单目录和管理制度,及时优化调整战略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建立现代化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等具体措施,加快构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治理体系。

编辑:杜荣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