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新媒体融合 创千万点击围观——省档案馆(局)“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综述

10.06.2020  20:13

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这是1948年6月9日——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时,通过的第一份章程中指出的。2007年11月,为庆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决定,将每年的6月9月定为“国际档案日”。

2013年,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连续数年,陕西省档案馆(局)相继开展了各项庆祝活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避免大规模人员聚集,陕西省档案馆(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先后开展了系列庆祝活动。

一、在电视台打造专题栏目。 自6月2日起,在西安广播电视台一套晚上黄金时段开播“解读档案——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专题栏目,从全省征文中选择有价值的档案故事,经过档案工作者的精心准备制作了12期节目,每周二晚上定时播出一期,并同时推送新华网、人民视频、央视频、央视新闻移动网、今日头条等。通过档案解读者通俗易懂的讲述,重温了党史、国史、行业发展史的艰辛历程,展现了各行业奋斗者的精神风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月2日第一期播出后点击量超过一百万,6月9日第二期播出,点击量七十余万。

二、连续三年制作动漫宣传片。 今年制作的《个人档案事关退休养老金的发放》档案宣传动漫片,真实讲述了李先生因个人档案中缺少派遣证,为退休办理养老金事宜来回奔波一事。提醒大家个人档案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因此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个人档案,既是为个人负责,更是用人单位应尽的职责。该动漫宣传片除在全省各市档案局馆、部分机关、大专院校推广外,还被陕西发布、陕西传媒网、西部网、华商网推荐。

三、设计制作档案文创产品。 由省馆人员自行设计制作的“档案记忆”图册,是一本融入了档案人理念、收入了陕西民国老照片、集记事本、图画本、相册于一体的多功能纪念图册。该图册设计精美、寓意深刻、制作大气,即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作为省馆馈赠佳品,充分展示了档案人与时俱进的创意。

四、举办“档案记忆”特别直播 6月9日上午,陕西省档案馆邀请北京、天津、福建、湖北、四川、宁夏6省、市、自治区档案馆共同参与直播,通过接力直播镜头,带领观众走进时空展厅,欣赏珍贵档案,感受时代变迁。在西安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直播取得圆满成功。陕西省档案馆首先展示的是两件清代光绪年间的紫阳贡茶信票,它们以档案凭证的形式证明了紫阳茶曾作为贡茶的辉煌历史。随后展出的是反映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中国空军在安康对日作战的珍贵影像;北京市档案馆展示了世界上仅有的两枚北京奥运徽宝之一以及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沿线各站点、主要路段实景以及通车典礼情况;天津市档案馆展示的是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在天津及华北地区筹办洋务运动相关档案以及中国近代邮政起源档案;福建省档案馆讲述了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侨批档案以及菲律宾华侨黄开物的家族侨批档案;湖北省档案馆展示的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老龙头股票、“小康之路”档案——湖北崇阳农民沈怀德37年的家庭账本以及抗疫档案;四川省档案馆呈现的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中的民俗档案;宁夏馆搬出了有“宁夏历史活化石”美誉的洪广营印章等实物档案。件件珍品,在各馆讲解员的解说下活灵活现、富有生机,似乎在与大家隔空对话,带人们穿越时空感悟过往的岁月。“档案记忆”特别直播历时近三个小时,在人民网、人民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频、中国网++、今日头条、掌中陕西、陕西传媒网、西部网、华商网等国内20多家新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并通过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向海外直播,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据统计,播出不到8小时,观看人数达到1000万。观众纷纷留言“举办这样的活动真好,足不出户,指尖就能浏览七省档案馆珍宝”“档案中有这么多故事,难得一见”“陕西省档案馆牵头的直播,给陕西增光添彩了”“期待更多珍品介绍”……

陕西省档案馆举办系列庆祝活动,不是为了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是要让“6·9国际档案日”像“5·1国际劳动节”“6·1国际儿童节”一样广为人知,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增强档案的知名度。让档案始终伴随着你我他,成为保护国家利益、单位利益、家庭乃至个人利益的“武器”,使档案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充分挖掘档案价值,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是一代一代档案人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