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5棵"摇钱树"见证贵州诞生"寨沙模式"

02.03.2016  09:55

  2016年1月11日,中央网信办在北京启动历时1年的首次全国网络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活动。12日下午,来自全国40余家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首批全国网络媒体记者齐聚贵州,开展“脱贫攻坚看贵州”的主题采访。

  千龙网记者通过一周的时间,深入到贵州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等贵州脱贫攻坚的典型地区,进行实地采访和体验,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心里话,用心发现基层群众身上向上向善、艰苦奋斗的精神。千龙网记者将以讲述一系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奋进的新实践、新成就,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新理念、新思想对实践的巨大指引作用。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地处梵净山腹地,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县。江口县寨沙侗寨是国家级贫困村,其中有一半农民是贫困户。更令人咋舌的是,小小的寨沙侗寨竟然有5棵500年以上的金丝楠木,其中3棵紧挨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然而,令人嘀笑皆非的是,全村人居然都不认识这5棵树的身份,也不知道它们价值连城;村民们抱着5个“金娃娃”,却祖祖辈辈受着清贫痛:缺吃少穿、姑娘们都往外嫁出去、男子大多是做苦力打光棍……

  2016年1月14日上午,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天下着毛毛细雨,梵净山脚下的寨沙侗寨依山傍水被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 摄。

  当江口县扶贫驻村干部找到村民商量搞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时,村民们都无动于衷。村民们陷入资金老大难,既怕还不上贷款,又怕银行不放贷。当政府向银行担保为村民贷款后,村民们又陷入乡村游“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困境。江口县政府又打造了一个“四位一体”精准扶贫的“寨沙模式”,让寨沙侗寨村民一年后不但全部还上了贷款,而且直接跨入小康社会。这5棵500多年的金丝楠木,也在欣欣向荣的寨沙侗寨乡村游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侗寨村民抱着“金娃娃”受着清贫痛

  1月13日晚上,千龙网记者到达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寨沙侗寨时,已经是晚上9点,一下车抬头就看见高大的侗寨大门和挂满红灯笼的侗族木楼。沿着侗族木楼中间的大道径直往里走,千龙网记者发现这个侗寨别有洞天——眼前是一个圆形的灯光广场,广场中间放着一个两米高的篝火钢架,广场一侧是侗寨标志性建筑钟鼓楼,巍峨伫立的钟鼓楼在夜空中不断变换颜色,流光溢彩。不一会儿,人们都陆续聚集在这个广场围着篝火,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

  “旅游旺季的时候,我们这里夜夜笙歌燕舞。”当晚篝火晚会现场的一位寨沙侗寨村民告诉千龙网记者,他们村专门组织了一支唱歌跳舞的队伍,每到夜幕降临,就在这个广场上燃起了篝火,打开音箱,他们一边自己围着篝火跳舞,一边把游客也拉入欢乐的队伍中来,一起感受侗族歌舞的魅力。

  第二天一大早,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千龙网记者再次来到寨沙侗寨,远远地望去,只见一座村庄静静地卧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脚下,花岗岩路面四通八达,一条小溪汨汨流水穿村而过,村寨里清一色的侗家木楼或掩映于树木之中,或盘踞于溪流之畔,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村寨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意境优美的自然乡村水墨画卷,置身其中令人顿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之感。

  据江口县县委宣传部部长罗时跃介绍,寨沙侗寨是贵州江口县侗族聚居的一个自然村寨,全村寨有78户304人,其中侗族人口占全寨总人口的80%。该侗寨位于梵净山脚下,又在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可谓依山傍水;该侗寨由风雨桥、钟鼓楼、吊脚楼、萨殿等组成,杭瑞高速公路、江梵旅游公路也从寨边穿过……

  最令人震惊和羡慕的是,小小的寨沙侗寨还有5棵500年以上的金丝楠木,这5棵金丝楠木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足30米,还有3棵金丝楠木是完全并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天然植物奇观,被誉为“一家三口”。然而,令人嘀笑皆非的是,在2011年开发乡村旅游之前,寨沙村民们竟然都不认识金丝楠木,也不知道这5棵名贵树木就是古代皇宫建筑主要材料,其价值数十亿元——它们就是5个名副其实的“金娃娃”。

  2016年1月14日上午,记者在寨沙侗寨看到了广场旁边的4棵500多年的金丝楠木,其中有3棵是长在一起,形成了天然植物奇观,被誉为“一家三口”。距离这4棵不到30米远处,还有一棵更大的金丝楠木,这5棵金丝楠木在乡村游中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 摄。

  就是这样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态优美、文化厚重的侗家山寨,多年来却守着“金山”受穷,抱着“金娃娃”挨饿,长期戴着国家级的“贫困帽子”。2010年,寨沙全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寨里的姑娘都想往外嫁出去,男青年靠抬滑竿卖苦力吃饭,多半是光棍汉。这一奇特的现象被人们戏称为“青山绿水风光好,只见大哥不见嫂”。

  2016年1月14日上午,记者在寨沙侗寨透过广场旁边的“一家三口”金丝楠木,能看到村里极具特色的侗家木楼。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 摄。

  “当初,我嫁过来时看到寨沙村又脏又乱,我们夫妻一结婚就外出打工了。”寨沙侗寨农家乐“侗家驿站”老板杨云菊告诉千龙网记者,以前,杨云菊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破烂木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候还会为了吃饭发愁。为了填饱肚子,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

  现年43岁的夏用发,以前在寨沙侗寨里住在一个小木屋里,里面黑乎乎的。“全村寨人都是住着这样的疚葑印!毕挠梅⒒匾渌担笔彼诖謇锸强扛傻闩┗睢⒆龅憧嗔Γ囱液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