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把教育信息化作为该市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围绕“建设、管理、融合”三条主线,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学生之间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差距。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 围绕落实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该市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榆林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榆林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等配套政策,明确了教育局、电教机构、学校的工作任务。该市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硬指标,对各县区、各学校进行年度考核,并在督政、督学的过程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促使各县区、各学校积极主动地抓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纠正不良现象。
二是加快设施建设。 该市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文件,提出“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并要求财政困难的县区拿出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集中用于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与运行维护。全市中小学及时更新计算机,生机比由2011年的12:1提高到7.5:1。以平均每年200所学校接入宽带网络的速度,使全市97%以上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由2011年1402套增加到7463套,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覆盖到全市70%中小学教室。全市还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自动录播教室93个、校园电视台65个,城区学校普及了校园网,做到了“网络进校园、电子白板进教室、教学资源进课堂”。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 近年来,该市教师培训工作整体力度较大,每年设立培训经费2000万元,培训教师7万余人。在教育信息化培训上,每年除了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以外,仅市级培训就安排新媒体、新技术培训等5个项目,3年来共有2.1万人次接受培训,不管是培训层次,还是培训人数,都超过了以往。
四是增强应用研究。 该市出台了《榆林市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要求市电教馆把精细化管理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之中,把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效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共审批立项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92项。并通过开展“新媒体、新技术”课例评比、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微课”制作大赛、教师6项教学技能大练兵等活动促进了研究和应用的有机融合。
五是强化典型引领。 该市教育局出台了《榆林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县区、示范学校评估及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示范县区和示范校评估验收标准,评估认定了27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2014年12月,该市组织各县区教育局局长、电教馆馆长、中小学校长代表到22个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进行应用培训观摩。通过观摩培训,促使各县区教育局、电教馆、学校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努力形成鼓劲加压、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
六是提升服务能力。 2012年底,榆林市教育局以提高政务效率、打造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带头推进机关信息化工作,通过使用电子政务OA系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完善了教育考试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中考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阅卷、网上录取,使中考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此外,该市各级教育门户网站建设也得到加强,各县区都建立了教育门户网站,学校门户网站达到231个。各个网站强化了服务功能,教育网站由名片型逐步转向为服务型,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市政府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连续三年名列第一。(文/童玉龙)
(责任编辑:胡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