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化旅游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04.08.2016 12:36
本文来源: 商务之窗
据了解,从4月28日起,榆林市在西北最大实景水上秀场榆溪坊开启2016大型惠民演出季。几个月来,陆续推出《美丽榆林我的家》《爸爸回家》少儿公益晚会、《无定河之歌》风情歌舞剧、《草原的诉说》民族音乐会等34场次惠民演出,受众近3万人,不但满足了榆林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推动了榆林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
不仅如此,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助力榆林经济转型升级。
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漠草原与黄土高原交界,游牧文化与中原文明交融,荟萃了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 陕西 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神木石峁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遗址,距今有4300多年历史。陕北民间艺术大秧歌、信天游、绥德石狮、三边剪纸等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
虽然是陕北文化的核心区,但受能源产业挤出效应影响,榆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站在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榆林市紧紧围绕“丝路驼城·多娇榆林”旅游主题形象,加快形成“1345点线面”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即“一主三副四带五板块”——“一主”,榆林城市旅游主中心是旅游产业市域空间规划布局的内核极、丝绸之路经济带榆林游客集散地;“三副”,以神木、绥德、靖边作为榆林市域旅游副中心,承载辐射相邻周边省区、推进榆林外向型旅游发展的重要职能;“四带”沿长城沙韵边情文化体验带、沿黄河山水风光休闲带、沿无定河-榆溪河黄土风情旅游带、沿转战陕北红色文化旅游带;“五板块”,边塞遗迹名城古镇板块、大漠长河黄土神韵板块、转战陕北红色文化板块、山水名胜宗教古建板块、乡村休闲民俗风情板块。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榆林建成中国边塞文化旅游名城和沿黄河-长城廊道夹角旅游中心城市。
榆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关于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500亿元,实施50个旅游项目。到2020年,全市创建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16个,接待游客达到3700万人次,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25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5万人,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占GDP比重超过5%。
今年以来,榆林市市县联合,部门互动,全面启动佳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并率先在全市启动白云山国家5A景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县域旅游各项工程,做强县域旅游经济,推进神木县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加强产业融合,注重挖掘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开拍《平凡的世界II》,将《米脂婆姨绥德汉》《大漠红柳》等大型精品剧目对接旅游市场,打造陕北民歌、榆林说书等一批榆林文化符号和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深度挖掘榆林骆驼、米脂婆姨绥德汉、兰花花等文化内涵,加快研发能够代表丝路旅游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同时,整合资源,积极打造转战陕北、黄河风情、长城风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石峁遗址的有序发掘和保护,推进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镇北台、红石峡、榆林古城一体化保护开发的前期工作展开。
今年上半年,榆林市推进全域旅游、依法治旅和重大项目建设,盘活地接旅游市场,扩大“丝路驼城·多娇榆林”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截至6月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42.6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0.9%。
本文来源: 商务之窗
04.08.2016 12:36
陕西秦创原总窗口科创产业发展联盟揭牌成立
10月31日,陕西新闻
南水北调中线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目标
记者1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任务,调水92.陕西新闻
陕西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
近日,记者从2022年陕西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近1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