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科头名被疑"高考移民" 校长称"打了招呼"
榆林高考文科头名邢程远被疑“高考移民”一事被媒体连续报道,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赴榆林采访了解到,该考生的户籍迁移涉嫌违规,涉事校长坦言“找了相关领导打了招呼”才办下来。
孩子母亲多次要求将女儿户籍迁至榆林
邢程远的户籍资料显示,其为山东鄄城人,2009年4月以投亲靠友名义从原籍迁入榆林市榆阳区,户籍在华栋中学校长李锦成名下。
在公安部门出具的李锦成户籍资料中,邢程远为其“侄女”,事实却并非如此。9日中午,李锦成向记者坦承,2007年,邢程远的母亲杨某从山东应聘到华栋中学任职英语老师,此后以方便照顾为由,多次要求将女儿户籍迁至榆林。“杨老师的户口不在榆林,子女无法落户。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我以孩子叔父名义将邢程远的户口迁到我名下。”
不存在亲属关系可以落户吗?2009年3月,榆林市公安局下发的《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相互投靠落户只有父母、子女关系才符合户籍申报条件。“邢程远落户办不下来,无奈之下,我找了相关领导打了招呼,事情才办下来。”李锦成坦言,自己当时并没有私利,只是想为学校职工办好事。
然而,在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治安大队相关负责人出具的一份情况说明中,却称邢程远户籍迁入并不违规。但为何会对以虚假亲属关系迁户口大开绿灯,该负责人没有表态。
严查就读情况 防止“学籍空挂”
据榆阳区招生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8月邢程远进入华栋中学初中部学习,1年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并被该校高中部录取,2012年秋季开学后,邢程远就读至国庆节后,因身体原因离开华栋中学回家休养学习。
记者了解到,邢程远只在本校就读月余便离去的情况,校方非常清楚。李锦成坦言,由于孩子的母亲曾经是学校职工,碍于人情,他便对孩子休学的事没有深究,没有过问其离校后的去向,也未曾向上级部门报告过这一情况。
教育部相关规定明确,中小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及时核准学生学籍。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事实上,“学籍空挂”已成为近年来各地“高考移民”的全新手段。在各地陆续放宽户籍准入门槛背景下,在中小城市落户已有诸多合法手段。在此基础上,外地考生可以在当地入学获得学籍,但学生是否真的在当地就读,是监管部门亟须严格把关的环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国已经推出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地方教育部门、学校认真管理学生的学籍信息,不能在学籍信息登记时弄虚作假。在登记、审核学籍信息时,要接受师生监督。
评论:管好一纸学籍真就这么难?
榆林市高考文科头名邢程远是否高考移民的话题,近日引发关注。榆林市榆阳区招生委回应称,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一纸处罚过后,疑问却不应就此终止。拨开事件所呈现的诸多细节疑云,邢程远只在学籍所在学校就读月余便离开,学籍空挂长达三年之久。对此,招生部门解释称,招办主要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中考成绩等,对其是否真的在本地就读,由学校负责监管,招办一般并不审核。人们不禁要问,如此说辞,是否能将职能部门应负的监管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关于中小学生的学籍管理,教育部早有明确规定,一生一籍,籍随人走。对学校而言,查清一名在籍学生是否在本校就读并非难事,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学生就读情况变动等信息也属分内之责。
回观榆林市这起事件,学生空挂学籍达三年之久,所在学校负责人对此心知肚明却隐瞒不报。招生部门也不闻不问,待舆论哗然之际方才介入,并称学籍由学校负责监管,显然有监管失职之嫌。
管好学生的一纸学籍,远非什么技术难题。说到底,是程序是否公开透明、责任是否落到实处的问题。眼下,对“学籍空挂”这一全新的“高考移民”变通手段,亟须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切实负起监管责任。一方面,校方应进一步加强自律,对学生的实际就读情况动态掌握并上报教育部门,在考前公示接受师生监督。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全面深入审核,避免给人可乘之机。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严肃查处,举一反三,用责任填补漏洞。据新华社
最新进展
榆林市委宣传部召集多部门商讨此事
记者昨日了解到,榆林华栋中学校长名下多个外地籍户口迁入,以及高考文科头名邢程远被查实“高中阶段在陕连续就读不满3年”,榆林市领导对此事非常关切。
昨日下午,榆林市委宣传部召集教育、公安等部门开会商讨此事,但并未就有关情况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