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红枣怎么了?

16.10.2015  11:58

十月金秋,黄河岸边,枣林棋布,片带相连。个大圆满的红枣挂满枝头,等待客商的到来。今年,全市红枣产量达71万吨以上,迎来大丰收。仅佳县产红枣30万吨,较以往全市一年的产量还多。可丰收后,枣农却发了愁:枣多了,价格却降低了。

■老天给力:今年红枣产量创新高,预计70多万吨

■价格缩水:一斤好枣只能卖1.2元

近几年来,受全球气候改变影响,榆林降雨成倍增加、病虫害增加,造成红枣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据林业部门统计,2010年至2014年,全市红枣产量分别为32万吨、50万吨、35万吨、10.3万吨和13.8万吨。今年,天公作美,红枣产量为五年来最高。

10月12日,市林业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狄龙正在红枣主产区调研,他介绍,目前全市红枣只是零星收购,在霜降时节糖心最好,才是大量收购时期。佳县和清涧作为我市两个红枣主要产区,迎来丰收年。

据悉,去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佳县产枣5亿斤,而今年至少产枣6亿斤。而清涧红枣在去年几乎全军覆没,今年产量4亿斤。但吴堡县由于天气影响,裂果情况较为严重,销售并不乐观。

今年全国红枣主产区普遍丰收,红枣多了价格就上不去了。”狄龙说,去年红枣价格最低为每斤1.2元至1.4元,虽然没有开始大量销售,但据产业办调研,预计今年最好的红枣每斤卖1.2元,普通枣每斤约0.8元。

目前,全市红枣面积达17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35万亩,枣农人均拥有枣树2亩多。全市红枣正常年景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今年,70多万吨的红枣,产值能达到20亿元就是很好的效益了。

■主因:市场供大于求

■次因:外地产品占了市场份额

全国红枣大丰收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是红枣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消费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价格必然受到影响。但还是有很多地区的红枣在有限的市场中占得了先机。

国庆节前,记者在榆林市场上发现,本地枣还没有上市前, 宁夏 灵武长枣就已经卖得很火了,一斤8元至15元不等。而这样的冲击,从去年就已显现。

除了鲜食品种外, 新疆 枣对本地红枣市场的冲击十分厉害。近年来,新疆枣面积迅速扩张,产量明显增加,而且新疆枣个头大、口感好,对全国红枣市场的冲击都很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红枣品质下降、产量减少,部分枣农甚至奔赴新疆承包枣园,大批红枣加工企业也改为加工销售新疆枣。

据吴堡一家枣业公司负责人讲,加工本地枣一斤利润几毛钱,更重要的是缺乏枣源,而新疆枣货源充足,一斤利润也能达到2至3元。加之新疆枣具有地域特色的规模化营销,使之迅速成为红枣市场的霸主,在这种强烈的攻势下,榆林土著红枣市场显得弱不禁风。

■各产区单打独斗  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近三年来,受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红枣品质、产量连年下降,红枣产业发展遇到困境,沿黄枣区农民收入锐减。

挽救红枣产业主要依靠各红枣主产区单打独斗,而红枣产业目前的问题需要市级层面统筹运作。”市发展研究中心和林业部门联合调研组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受比较效益影响,无人务枣的问题十分突出。清涧县高杰村镇是红枣主产区,该镇常住人口中50岁以上的占到79.5%。清涧县吴家山村有红枣780亩,常住的16人中劳力仅有7人。类似现象在佳县、吴堡、清涧三县都较为普遍。前几年还有部分外出务工者农忙时返乡务枣,近几年出现大量枣林无人经营、自生自灭。

枣园管理简单粗放,红枣产业呈现出一种“放任自流、听天由命”的带病发展态势。由于粗放管理,特别是不施用有机肥、滥用碳铵尿素,导致枣树抗体减少,病虫害严重,结出的红枣品质下降,难以卖上好价。正是这些原因致使枣农生产积极性降低,枣农对枣园的投资、管理就难以跟进,红枣的品质和产量很难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我市红枣加工业发展较快,但规模小、水平低,多数属于初级加工企业,主要以烤枣为主,产品单一,生产秩序混乱,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虽然个别企业从事枣酒、枣饮料等深加工,但科技含量还不够高,或者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经营理念等因素,企业效益不佳。以佳县为例,全县红枣加工企业、烤炉总加工能力只有1亿斤(正常年景产枣5亿斤),85%的企业从事烘烤初加工。此外,资金缺乏、贷款门槛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红枣产业化建设严重滞后也是一大问题。我市销售网络不健全,品牌杂乱,知名度不高。目前,全市没有一个集中的红枣交易大市场,缺少红枣营销企业,对外销售仅靠加工企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产业链条中最能盈利的一块让与外商。红枣品牌整合不力,红枣主产县内部的品牌效应也没有形成。如“佳县油枣”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还有千年枣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优势,但全县红枣包装品牌及商标注册分散零乱,并未形成合力,竞争力不强,导致榆林红枣在全国影响力甚微。

■遵循市场规律  抢救红枣产业

千百年来,枣树与我市沿黄土石山区人民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缘,被美誉为“铁杆庄稼”,称为“救命树”。调研组认为,今后5年我市红枣产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近年来盲目扩张的非优生区红枣,一些品种严重老化和劳力严重缺乏、枣农信心严重不足区域的枣树将会逐渐淘汰。全市红枣面积预计保持在100万亩左右;一些生产水平低、经营管理差的红枣加工企业将会逐渐淘汰。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外出务工人员出现返乡,农村务枣的青壮劳力有所增加,经营枣树的主体会有变化;佳县、吴堡、清涧三县对红枣主导产业的发展愈发重视,千方百计寻求各种破解困境的“良方”;中省对精准扶贫的要求提高,市上对佳县、吴堡、清涧实施红枣产业扶贫将成为有效抓手;随着人们对红枣认识的逐步加深,我市红枣富含各种维生素、在中医药学上的实用价值等新疆枣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会变成新的竞争力;红枣产业在淘汰一批的同时必将改造一批、提升一批,一些红枣鲜食品种、设施红枣、矮化密植枣林、林下经济、精深加工产品必将择势而生。

调研组建议,重点针对佳县、吴堡、清涧三县,实质性实施“红枣产业抢救工程”,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红枣产业发展“五个转变”:大面积盲目扩张向小面积精品示范转变、粗放型生产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管理转变、单一追求产量向提质增效转变、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县区“单打独斗”向全市“抱团发展”转变,让红枣产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持续壮大,达到全市红枣百万亩精品、年产量35万吨、产值25亿元的目标,让红枣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蛋蛋”、“钱串串”,成为榆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南水北调中线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目标
  记者1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任务,调水92.陕西新闻
陕西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
  近日,记者从2022年陕西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近1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