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需要平常心:发展能源经济绝对不能动摇
导读: 榆林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之前是因为高速增长,现在是总被人“唱衰”。如今,“钱突然不好赚了”,坐了一趟过山车之后,榆林和榆林人正在努力找回“平常心”。
榆林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之前是因为高速增长,现在是总被人“唱衰”。对于不少榆林人来说,两年前大家热衷于讨论谁又替谁在西安“捎”了一栋楼,如今,“钱突然不好赚了”、“挣这点钱啥意思”之类说法越来越多的挂在嘴上。坐了一趟过山车之后,榆林和榆林人正在努力找回“平常心”。
浮躁心态是影响榆林发展的负能量
正秋高气爽,榆林小伙李伟的心情却仿佛提前进入了冬季,开着前些年买的奔驰车,每天无头苍蝇似得乱转。“什么也不敢干,钱突然就挣不来了。”一脸愁容的他又点起一支烟。
才过30岁的李伟是个米脂人,高鼻梁,相貌堪称俊俏,但眼角的深深皱纹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开着几十万的豪车,穿着阿玛尼的条纹T恤,在旁人看来,李伟是个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其实初中就辍学的他连份正式的工作都没有。
李伟2006年和哥哥合伙投资了一个小酒店,每年能分红十几万。2010年,他把赚到的四十多万放入民间借贷,进行煤矿融资……一个80后的无业青年很快积累起数百万的资产。
过去的近十年间,在榆林像李伟这样的故事遍地皆是。“大家都能挣到钱,利滚利,投进哪个行业都不会赔本。前年我花了40多万买了辆车,每天都抽着近百元的烟,买衣服都是去西安的大商场买。”李伟说,本来打算再挣点钱去西安买套房子,可“钱却突然间不好赚了”。
李伟投资的快捷酒店在榆林城北客运站附近,附近各类酒店有数十家。“以前来榆林的人多,房价也水涨船高,最高的时候房价能达到288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间没人住了。”
李伟说,“经济不行了,来的人少了,今年房价降到了168元,哥哥说还得降价,这样才能和邻居们竞争仅有的住房者。但我不同意,如果再降价,我们的利润将进一步压缩,挣这点钱有啥意思。”
在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看来,“榆林经济不行了”、“挣这点钱啥意思”是浮躁的心态,是目前影响榆林发展的“负能量”。
“榆林经济自身没有问题”
在国家大的政策的牵引带动下,榆林经历了十年的经济“飙车”,2002年前后,榆林煤炭每吨100元左右,到了2010年,每吨煤炭价格已经涨到450元。如高速飚行的运煤车一般,榆林的人均GDP超过了浙江,又超过了广东,经济总量坐到了“陕西第二”的位置上。
但因为环境和政策影响实现的强增长,也因为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出现了转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价格“高台跳水”,榆林的各项经济数据增长突然放缓。当经济的狂飙突进结束,各种各样的说法也就浮泛起来,用榆林市长陆治原的话说,“前几年媒体关注的是温洲,去年关注鄂尔多斯,今年关注我们榆林。”一时间,各种“老板跑路”、“民间借贷断裂”、“增长失速”的说法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和传言中。
榆林经济是不是真的不行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模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在陆治原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
“榆林经济自身没有问题。”陆治原认为,经济增速下降是能源需求下降的大环境造成的,这些因素导致原煤和电石、甲醇等各种下游产品价格猛跌。但从产能的释放和消化来看,榆林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当地的监测显示,榆林的18种工业产品中,只有洗煤和水泥产量下降,其他16种全部是增长的,而且产销两旺,产销率大多在95%以上。
据了解,榆林主要工业产品中,只有原油、天然气、火电电价、原盐4种产品价格与去年持平,剩下的原煤、兰炭、聚氯乙烯、精甲醇、铁合金等13种产品价格全部下降,价格平均下降的幅度在15——20%左右。“拿大家关心的煤炭来说,最高时每吨450——500元,2011年就很高,现在下跌到每吨240元左右,每吨下降200元。”
陆治原给西部网记者算了笔账,在2011年左右,一吨煤的价格平均在450元——500元之间,现在下跌到每吨240元左右。今年榆林的煤炭产量大概在3.7亿吨左右,如果按每吨下降200元计算,3.7亿吨煤就少了700多亿元的增加值。
“从产能 、产销率、市场占有率来说,榆林的经济还是上升的。拿煤炭来说,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的煤炭产量、销量每月都递增100万吨,8月份,我们的煤炭销售量3660万吨(1月份只有3000多万吨),产量也达到了3400万吨。所以不是榆林经济自身出了问题,这是市场的问题、价格的问题。”
张宝通认为,虽然目前榆林经济陷入低谷,但榆林十年的快速发展,为榆林留下了大量的民间资金、良好的市政建设,“而且榆林仍有大量的产业和资源,这些都为榆林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几组数字证实了张宝通的判断:截至今年8月底,榆林全市银行储蓄2500多亿元,其中单位存款1277亿元,个人从存款1226亿元,同比增长12.51%;榆林城区的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道路翻了一番,几年来共修了65条、76公里主次干道和支路,建成9座桥梁,“断头路”基本打通,城区路网建设基本完善,榆林城区交通基本畅通;“三年植绿大行动”共计增加城市绿地400万平方米;榆林投资过百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0个。近两三年,榆林拟投资4000多亿元用于重大大转化项目……
经济换挡“逼出”一批煤转化大项目
“近日,有些媒体唱衰榆林,说榆林‘经济归零’,这些报道是不真实的,我看后很着急。”陆治原认为,榆林的实体经济并未受到实质损伤,而且资源价格的快速下跌中,榆林在煤化工、煤电等资源转化领域投下了超过4000亿资金,一旦整体经济复苏,这些投资项目就要展现出更强的后劲。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我们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能源价格下降幅度大的时候,恰恰是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是我们能源经济触底反弹的最好时期。”陆治原说,过去煤价很高的时候,中央企业、省属企业拿到煤炭资源后,因为挖煤卖煤来的最快,效益最高,谁也不愿意转化。但是从2011年,煤炭价格开始下降,而且是一落千丈,煤炭生产已经由暴利变成了微利甚至是亏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倒逼机制,催生了一批转化项目。
据统计,这期间榆林在建和建成的超过百亿的转化项目有10个,投资者既包括神华、国电、陕西有色、延长石油等央企和地方国企,也有北元化工这样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些项目的投资超过了3000亿元。
另外,投资50亿-100亿元的项目有5个,投资50亿元以下项目有19个,这24个项目投资总共在1000多亿元。“这短短几年间,我们就拟投资4000多亿元用于重大转化项目,这些项目都建成的话,就是后劲,就是转变发展方式。” 这是陆治原的底气所在,“这些项目一旦全部投产,它不仅仅是陕西经济增长的一极,更是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
转化项目使煤炭“身价”涨10倍
在榆林“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动”的战略下,位于榆林市榆横工业园的中煤集团,投资240多亿元的全球第二套煤制烯烃项目7月试车成功顺利投产,使煤炭资源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烯烃产品。每天将1万多吨原煤转化为近2000吨的聚乙烯和聚丙烯。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公司副总经理武祥东说,“四吨煤能够生产一吨烯烃,按煤炭300元/吨计算,是1200元,而每吨烯烃价格在12000元左右,使煤的价值提升了10倍,保证了煤炭就地转化,就地升值。
武祥东说, “去年我国烯烃的供给量达4200多万吨,基本是靠油制和进口,煤制烯烃只占到3.8%。而烯烃是我国仅次于钢的重要原材料,煤制烯烃不但是煤的清洁利用和替代石油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技术革命。”
据了解,2017年该项目二期建成后,煤制烯烃年产量达到135万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产值达150多亿,利润达70多亿。直接对榆林财政贡献近20个亿。而以油气为主的延长集团也联合中煤共投资270多亿元,利用原煤碳多氢少、天然气氢多碳少互补原理的煤化工生产线也试车成功。今年可贡献产值50多个亿。正式投产后,每年可实现172亿元销售收入,利税53多亿。
专家:“发展能源经济绝对不能动摇”
榆林市发改委主任郭培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榆林的增长数据处于明显企稳回升的状态——比如说一季度GDP增7.1%,二季度已经回升到7.3%,到现在已经进一步回升到了8.2%”。
“榆林的各种问题,比如民间借贷的风险,在这一年半中该出现的差不多都已经出现,都已经得到了处理。”郭培才说,民间借贷风险的爆发,也调整了人们的投资预期。过于榆林的民间资本更喜欢“炒煤”,热衷于挣“快钱”。如今这些民间资本逐步开始用平常心、依照市场规律来投资。
“中国经济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会改变,榆林独一无二的优越资源条件和产业竞争力不会改变。”张宝通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就是要在西部建立四大基地,第一个基地就是能源基地,第二个基地就是资源深加工基地,包括能源化工基地,这是陕北经济的基本格局,榆林就是国家能源基地,如果榆林搞得和上海、西安一样,榆林就没有优势了。发展能源经济这个绝对不能动摇,动摇了就错了。”
“比如,目前北京、西安等大城市雾霾严重,榆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北京、西安周边的电厂全部关了,从榆林输电,这样既可以让榆林煤就地转化,又可以减少北京、西安等大城市的电厂污染。”
张宝通的观点已经有了实际的例证,中央提出新的特高压战略后,榆林大力发展煤电领域,目前以榆林为起点的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横山到山东潍坊,一条是府谷到河北,榆林现有的装机容量大概是1000万千瓦,加上两条新规划的线路,总装机容量大概能达到2000万千瓦。
张宝通认为,“目前的状况并不能武断的认为榆林经济不行了,那些坐惯了过山车挣钱的榆林人更不应该浮躁不安,而应该静下心来给自己‘换换档’,稳中寻机,平静的面对市场大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