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总队医院:白衣天使之歌美妙又嘹亮

14.05.2015  12:33

  本报通讯员 张晓娟 赵雁 记者 齐小英

  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享誉三秦,是兵民心中公认的“好医院”,先后多次被评为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谈到此,医院院长段炜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医院各项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密不可分。

  近年来,省总队医院不断加强护理队伍的人才建设,先后有两个护理单元受到全军和武警部队表彰,32名护士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医院还圆满完成了地震、泥石流和抗洪抢险等灾区救护和多起任务的卫勤保障任务。

  临危不乱源于本领过硬

  前不久的一个中午,正值午饭休班时间,省总队医院急诊科在收治3个坠落伤患者的同时,半小时内又接连收治酒精中毒、脑出血、昏厥等3名重症患者。面对6名危重患者和医生少的情况,值班护理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相关科室护士联动处置,对每名患者进行先期处理,做好了各项术前准备。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抢救,这6名重症患者全部脱险。

  那天负责救治的刘新军主任回忆说,那天我们几名医生同时面对6名重症患者,忙得不可开交,正是护士们完美的先期处理和手术中的密切配合,才为医生的成功救治赢得了先机。几个患者家属对医院的高效救治表示感谢,“关键时刻,还是部队医院靠得住!

  近年来,医院始终着眼自身使命任务特点加强建设,按照战斗力标准,把急诊救治视作检验战时卫勤保障的平台。他们坚持“季考核、月竞赛”,在选拔优秀医护人员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相关的训练和协同演练,促使急诊救治水平和医护人员能力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真情呵护源于爱心奉献

  今年3月5日是元宵节,让战士郑明岗没想到的是,这个近乎被自己遗忘的生日却过得如此有意义,当护士长杨艳带着大家为他唱起《生日快乐歌》时,他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总队医院推行温馨服务关爱部队病员的一个场景。

  郑明岗患骨瘤住院已经大半年了,因为家在异地,亲人没有条件到医院来陪护,这让患重病的他心里格外难受。小郑的心情虽然说不出来,但护士长杨艳却看在了眼里,明在心里。她有事没事就和小郑聊天,小郑不喜吃辣,她就从自家为小郑做好一日三餐送来。慢慢地小郑就对护士长把话匣子打开了,原本消沉的他也阳光起来,在积极配合治疗、康复的同时,还主动参加军人病区为部队病员组织的各项活动,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照顾小郑只是杨艳热心对待病人的一个缩影,凡是在军人病区住过院的官兵都亲切地称这位护士长为“知心大姐”。近年来,在护理部的倡议下,护士们为部队病员提供温馨服务向全方位延伸。针对住院官兵文化生活单调等问题,先后在军人病区设置了报架和图书柜及电子书籍,进一步充实图书、增订报刊、添置器材,还建立起了书画、摄影、棋类等多个兴趣小组,根据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指导官兵选择相应活动。

  在为官兵过生日、提供亲情服务的同时,她们还将心理疏导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在官兵住院期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和掌握官兵心理动态,主动关心、帮助解开思想疙瘩,引导病员调整好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情操,达到身心同治。

  主动作为源于热爱本职

  “Very good!(非常棒!)”近日,刚刚在总队医院接受完治疗的美国人尼克向给予他帮助的护士小李竖起了大拇指,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表达他的敬意,“谢谢!中国武警,了不起!”小李流利的外语在医院是出了名的,这还要从几年前的一次尴尬说起。

  那一次,小李当班期间,一名外籍患者带了翻译前来就诊。可面对一些难懂的医学术语,翻译也是一脸茫然,当班的医生更是不知所措,最后还是在一名就医的大学教授帮助下,才勉强应付。

  这件事引起了党委一班人的深思,医护人员不能面对面地与患者交流沟通,会让部队医院的整体形象打折扣。如今,部队医院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掌握外语不仅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完成多样化任务。

  就在这种情况下,小李又拾起了英语书,每天坚持在收音机里听中国之声的外语节目,买来了厚厚的医学英文词典,一门心思学起了外语。在她的带动下,医院还成立了“橄榄天使”外籍患者服务小组。医院先后救治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名患者,从引导到看病,从取药到治疗,实行全程外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