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感悟:制度释放救助温度

12.01.2015  11:07

  【人民日报】“编好救助的网,才能兜住群众的困难。”这是长春市绿园区社会救助科科长马识途对工作的一点感受。2014年2月底,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马识途见证了这项制度带来的变化。

  走进绿园区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办公区服务窗口一字排开,显得宽阔舒展。在位于大厅窗口的第二排的办公桌,记者见到了正在埋头工作的马识途。“以前救助工作基本上是社区在做,现在单独成立新的部门。看,这就是我们的服务大厅。”马识途开始给记者逐一介绍服务大厅的功能。

  在长春市绿园区,区级社会救助事业中心改造后面积达200平方米,镇街级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按照功能统一划分为服务区、办公区、档案室三个区域。社会救助“硬件”建设硬了起来,可是在马识途看来,“变化不只是‘硬件’上的!

   好事就得‘大家’一起办

  “救助工作涉及部门多,一家救助力单薄,各干各的难处多。”马识途体会,以前民政部门本身只是立足于本职工作,例如发放低保金啊、发放生活费啊,也没啥能力干大事。

  机制上捋不顺,工作上就吃力,最终吃亏的还是等待救助的困难群众。马识途以前就面临这样的困境,社区的救助户找上门来寻求就业帮助,“民政”从本职工作讲只是生活救助,在就业方面提供不了什么帮助。马识途心里过意不去,工作上为难,只能耐心的给群众解释。

  现在情况不同了。“虽然还姓马,但现在我能‘牛’起来了。”马识途调侃说。前不久,一位来自青年街道低保家庭、腿部残疾的居民,来救助中心想申请就业帮扶。“我们当时就联系街道,还有区级的残联,随后就在扶贫市场为其免费提供了一个摊位,帮他经营上了小生意。

  如今,长春市建立了社会救助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24个部门和单位参加。在马识途看来,这就赋予了民政工作新的内涵,就是由政府来主导,民政牵头,统筹政府内部的各个资源,及社会上的一些帮扶力量,为解决贫困家庭的诉求提供更多的可能。马识途感叹道,“好事就得‘大家’一起办。

  “现在民政部门可以有效的协调沟通有关部门,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这是一个特别突出的变化。我们可以帮助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了。”马识途说。

  统筹协调,也只是长春建立“五个机制”,完善救助体系的部分。连同信息核对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主动发现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长春形成了大联动、大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

  此外,长春市为了全面畅通救助渠道,充实基层经办力量,改造场所,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实现了“四有”,即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能力办事和按规矩办事。

   主动发现,让救助就在身边

  绿园区同心街道兴隆村村民单大爷,儿子因交通事故去逝,留下小孙女由单大爷和老伴儿抚养。今年2月,单家因用电线路老化发生火灾,四间房屋全部被烧,生活用品尽毁。

  看着满屋的灰烬,单大爷的心一下子凉到了底。当天,同心街道接到村里的报告后立即赶到,安排其一家三口到老年公寓安身,并送去棉衣被褥和2000元现金,随后又送去5000元应急救助金。

  马识途介绍说,“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很多时候都来自于我们的主动发现。”基层工作人员、劳动长、网格长还有低保专干在入户走访的时候,经常要听一听群众的家长里短,问问哪家有困难,需要啥帮助。

  “主动发现,让救助就在身边。”马识途说。通过建立主动发现报告机制,绿园区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帮助困难群众及时向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出救助申请,真正实现情况掌握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及时救助在一线。

  在今年落实临时救助资金后,截至目前,长春市、区两级落实临时救助资金共计2070万元,其中市级临时救助资金1000万元,区级临时救助资金1070万元。长春市各城区、开发区通过主动发现、申请受理等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困难城乡居民的临时性、急难型生活困难。

  据统计,今年7月至今,长春市临时救助对象达126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68.97万元。其中危重疾病救助884人次、发放资金210.91万元;子女就学救助60人次、发放资金11万元;火灾等突发事件救助80人次、发放资金29.12万元;其他特殊原因救助243人次、发放资金17.94万元。

   社会慈善救助一定不能少

  今年5月,长春市春城街道景阳社区居民左齐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开始了新生活。

  左齐曾深陷困境:自己患有尿毒症,不能干重活儿。父亲年事已高无劳动能力。微博的收入要维持家庭生活,还要支付血液透析及日常医疗费用,入不敷出。

  幸运的是,春城街道在了解左齐家的基本情况后,将其家庭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绿园区民政局通过二次救助、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等方式为左齐解决了治疗费用2.5万元,最大限度帮助她减少了负担。

  “民政救助给了我新生。”手术成功后,左齐觉得日子有了盼头。

  “社会慈善救助一定不能少。”马识途看到在越来越多的救助中,社会力量的汇集,让救助充满力量,也给被救助对象带来更多阳光。

  目前,长春市各级慈善组织实施“爱心圆梦”、“仁心助医”、“慈心敬老”、“康复助残”和“扶贫济困”五大慈善救助工程及30多个慈善救助项目;成立长春慈善义工联盟,公开向社会征集慈善义工,建立2万多人的慈善义工队伍,开展敬老、助残等公益慈善援助活动。

  长春市还组织实施“代理妈妈”和“留守儿童之家”项目,代理帮扶贫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1.5万名,建立“留守儿童之家”142个,累计帮扶款物1014万元,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连续六年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为长春市特困家庭送去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等实用电器、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节日补助金,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500万元,帮扶人数达到15万人次。

  如今,长春市一方面依托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大厅或政府综合服务大厅,在各城区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救助项目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慈善救助,全面织密筑牢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安全网,真正做到“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推进幸福长春的建设。

   记者手记:让制度释放救助温度

  虽然正值寒冬,然而采访中了解到一件件温暖人心的救助故事,我的心也暖暖的,满是正能量。

  围绕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长春市不断努力和尝试,形成了绿园区先行示范、各城区创新发展、各县市同步推进的格局。

  长春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努力,汇聚一点就是要织密筑牢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安全网,真正做到“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

  幸福长春,如今已成为城市的名片,而社会救助则是其中闪亮的字眼——让救助制度“落地生根”,让困难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幸福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