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发改委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认真履行包村扶贫社会责任,采取委党组定期研究包村扶贫工作、下派机关干部任村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包扶、全委干部职工夯责联心真帮、项目资金倾斜扶持、发展产业助推脱贫等举措,联心联责真扶贫,倾情倾力挖穷根,使所包扶的南郑县红庙镇群福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增长,朝着全村整体脱贫目标奋力迈进。
群福村地处南郑县西南,与四川省巴中市接壤,山虽不高,但连绵迭宕。全村8个村民小组,223户、1017人,地域面积41.7平方公里,扼蜀入秦的秦关蜀道 211省道穿境而过。虽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景区紧邻,但全村无主导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至2013年底,全村223户中,贫困户达138户,1017人中,贫困人口达333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1.88%,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32.74%。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低于全市2900元贫困标准600元。
2014年以来,在南郑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汉中市委魏增军书记的关心指导下,汉中市发改委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包村扶贫决策部署,把包村扶贫工作写进委党组的重要工作日程,自觉把包村扶贫社会责任装在心里、扛在肩上,以委党组书记、主任刘颙与全委党员干部签订包村扶贫责任书的形式夯实联心包扶责任。选派委代赈办干部长期驻村帮扶,选派委优秀干部任村第一书记加强力量帮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村情,帮助村上修定完善了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党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规划。在委机关,建立了委党组定期研究或听取包扶村脱贫攻坚情况制度,委党组成员定期入户走访调研制度;委机关党员干部结对认亲、联心包扶、联责考评制度;制作党员干部与包扶贫困户联心包扶公示牌,全方位接受包扶户及社会监督。3年来,在魏增军书记及市级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市发改委倾情尽力的解决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急需的资金难题,采取单位经费挤凑一点,机关干部职工个人捐助一点,各科室项目资金倾斜一点,委领导出面相关部门协调一点等举措,为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14230.25万元,共实施产业发展类项目7个,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饮水、通讯、供电、河堤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移民搬迁、环境连片整治等民生类项目20多个。2014年—2015年,全村新种植茶苗800亩,人均可达0.5亩,仅此一项,人均将增收2000元,通过招商引资确定的茶叶加工企业已达成投资建厂协议。以柯亨秀为代表的喜神土鸡养殖势头强劲,全村养鸡10000只,可促进人均增收1000元。已栽植优质核桃500亩,进入盛产期后,人均可增收1万元。有序劳务输出150余人,预计实现劳务总收入200万元,人均收入2000元。全村通过养殖大户带动,肉牛、黄羊养殖2000头,养殖生猪1000头。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达到5户,50头以下养殖户50余户。投资1500万元,建成移民安置点2个,将彻底解决村民的居住困难。依托紧邻省道、毗邻光雾山景区的地理优势,投资139万元,建成了群福石人山旅游景观平台及公厕。结合农家院落改造,拟建庭院式农家乐3处,已建成1家。
通过以上真帮实扶,群福村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300元增加到5300元,增长3000元,增幅达2.3倍。贫困户数及人口由2013年的138户、333人,减少到2015年的34户、57人。贫困户数减少75.36%,贫困人口减少82.88%,有望在全市率先实现整村脱贫目标,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汉中市发改委将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目标要求,不辱使命,责任担当,精心谋划,精准施策,攻坚拔寨,砥砺奋进,勇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锋尖兵。
信息来源:汉中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