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洋县按下精准扶贫“快捷键”

04.04.2016  09:37
 
  眼下,精准扶贫在汉中市洋县“浪起潮涌”。“千家栽柑橘、万户养土鸡,果熟了、鸡肥了,哪里卖,卖给谁,究竟能否给贫困户带来切实收益?”洋县从这一系列困扰精准扶贫的问题入手,联系实际、精准施策,按下扶贫攻坚“快捷键”。

   “企业(合作社)+扶贫”给贫困户当靠山

  日前,一场春雨使洋县金水镇张庄村陈台组50岁的李方成格外欣喜,看着自己刚种的10亩银杏,他脸上乐开了花。

  年前一直在外务工的李方成本打算回家过完年再外出,恰巧碰到该县驻企业工作组联合企业入村宣传发展银杏种植。“给贫困户免费供种,供有机肥,给技术指导。将来银杏叶收了,企业保证最低2元一公斤回收。”在工作组和志建药业工作人员的宣传承诺下,苦于在外奔波的李方成心动了。他放弃外出,将撂荒多年的10亩多地平整复耕。不到10天,1300余公斤的银杏种就被他种到自己的十亩地里面。和他一样,该县40多个村的2980余户贫困户都和志建药业签约,发展起了银杏产业。

  做大产业、做强企业,让广大贫困户紧跟企业发展增收脱贫,这是该县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去年10月,该县及时与省供销集团对接合作,争取入股资金4300万元,确定陕西双亚粮油集团、陕西志建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洋县朱鸟湖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产业精准扶贫实施企业。政府抽调专人组建专门扶贫工作组,进驻企业开展协助监督,每年坚持财政列支400万元,并落实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支持企业、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3家企业(合作社)已落实银杏种植近6000亩,优质米种植3万余亩,直接带动贫困户4000余户。

   “电商+扶贫”助力精准扶贫迈入快车道

  去年10月,洋县东南部深山区黄金峡镇新铺村的村民申艮义进城卖山货时,偶然发现了“淘实惠”网商平台,随即他积极申请为“淘实惠”黄金峡镇站管理员。

  “销售难问题解决了,山里的农产品不愁卖了。我现在已经帮老乡低价购进了一万多元的生活用品,也把山里乡亲们家产的土鸡蛋、香菇、木耳等土特产通过这个平台销到西安、北京等好多大城市。”被乡亲们称作能人的申艮义说。

  该县是全国九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之一,为西北地区“有机第一县”,目前已认证有机产品13类72个品种。为把这一优势资源转化为群众看得到的实惠,该县以贫困户脱贫增收为目的,创新扶贫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我们印发了洋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和督查考核办法,设立500万元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成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在18个镇(办)相继设立电商服务网点22个,正在110个贫困村加紧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工作站。目的就是让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下行惠农和让生态有机农业产品上行外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商扶贫。”该县电子商务办公室主任黄新建介绍。

  目前,该县已初步实现“一个协会、三个线下运营管理中心、四个物流运输链、八个线上平台”协力推进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格局,60余款农特产品已实现线上销售,惠及3000余户贫困户。

   美丽乡村建设为精准扶贫持续发力

  近日,该县洋州街道办事处东联村的香菇种植户刘文刚在菇棚外村道边设的临时销售点上,围满前来买香菇的各地游客。

  “我们是专门来看油菜花和梨花的,这么美的风景里长出的香菇一定很不错。”和家人自驾游玩的西安游客王女士买了一大袋香菇,正兴冲冲地往车里装。不远处村道边,大爷大妈们摆在地摊上的土鸡蛋、蒜薹等农产品也成了观光人群争相购买的热点。这是该县美丽乡村建设惠农扶贫效应的体现之一。

  该县按照“一景、一业、一貌、一品”格局规划,强力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精心打造了总长12.4公里的东南两条建设线路和草坝、五郎庙、陶岭、留村、东联等5个重点村。在打造好“一片两线五点”基础上,该县今年将马畅、谢村、龙亭三镇及东湾、智果、镇江等9村纳入建设重点,集中项目与资金倾力建设。同时,依托良好生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相继发展乡村农家乐160余家,积极引导贫困户巧借美丽乡村建设东风发展绿色产业、旅游经济或就近就业,实现脱贫。

  目前,该县乡村观光游一片火热,赏农田美景,住农家小院,吃农家饭,买农家菜一度成为旅游新时尚。这也促使各地贫困户结合实际,发展产业,百花齐放,争相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