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互联网+”渐成汉台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粮油蔬菜滞销,网上发布信息后客商上门收购;需要农资农具,轻点鼠标店家送货上门;生产遇到难题,网上求教农业专家真方便……现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销售中的广泛运用,这种以“线上推广、线下交易”为特征的“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为汉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日前,笔者来到汉台区铺镇芦坝村锦福蔬菜合作社见到负责人王国富时,他正忙着与客户通电话:“梁老板,你放心,你要的600斤线椒和苦瓜已经准备好了,下午就发货!”王国富说,“前几年合作社蔬菜滞销,通过区农业信息网发布出售信息后,四川绵阳、广元和甘肃天水的客商和我主动联系,梁老板就是四川那边的老关系!”
据汉台区农业信息中心主任赵凡介绍,近年来,汉台区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全区186个行政村实现农业信息站点全覆盖。今年,通过区农业信息网已发布供求、劳务和市场信息1614条,外销本地草莓、油杂、玉米等农产品45.9吨,帮助村民增收近14万元。
打开该区农业信息网,笔者看见网站上包含“三农动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劳务信息”、“惠农补贴”“当地特色”等16个版块,每个版块都有新近更新的信息。而带有“专家服务”的图片不停地滚动显示,点开图片是农业专家的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可供群众直接咨询联系。
在政府农业信息网蓬勃发展同时,民营电商也在不断兴起,他们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展示产品,推销服务,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营销的一种新方式。49岁的唐庆明就是一个多年从事种子经营的“老把式”,他现在在互联网上拥有11个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商家120余户。唐庆明对“互联网+”模式发展农业满怀信心:“以前经营种子、农药、农业机械主要是依靠实体店,随着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普及,这里面一定会有重大商机!”
“互联网+”模式优势何在?唐庆明说,“一是避免了农口代理商周转和层层加价,降低了农资农产品价格;二是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选购优质农资农产品;三是公司有配送中心能实现全市范围送货上门。”
和唐庆明一样,运用“互联网+”模式营销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汉台区“农字号”龙头企业的重视与关注。位于该区老君镇的龙鲵生物科技公司采用 B2B 、 B2C 模式,在国家工信部备案后建起“中国大鲵交易网”,日处理订单超过100份,产品远销北京、福建、四川等地;位于该区徐望镇的春雨农业公司在京东、淘宝电子商务平台开通营销网站,推销“望江春”“佬玉米”系列食品,网络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互联网+’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新动力,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汉台区农业局局长薛强说,互联网与农业结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互联网+”模式带动下,汉台区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4.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同比分别增长5%、12.5%;29家农业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4.96亿元,同比增长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