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汽车工业营收逾1325亿元 服务吸纳就业能力最强 汽车全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
本报讯(记者 王昕)截至2018年末,西安汽车产业共有法人单位6713家,其中汽车研发设计32家、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285家、汽车销售3380家、汽车服务3016家。昨日省统计局发布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西安汽车全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的核心。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西安必须高起点定位,完善布局,努力拓展汽车后市场完善产业链结构。
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的核心
去年汽车工业营收1325.52亿元
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的核心,对西安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效应。2018年,全市汽车工业企业共285家,从业人员7.77万人,总资产1015.17亿元。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58家,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家,改装车企业4家,汽车用发动机制造企业2家,汽车车身、挂车制造3家,零配件企业46家。规模以下企业227家,其中汽车改装7家,零配件及配件企业200家。
全市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共有31个行业大类,全市涉及全部行业大类,汽车工业是最大的行业,也是唯一一个过千亿的行业,其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2017年规模以上汽车工业年产值和年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2018年全市汽车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325.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汽车工业达到1309.4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8.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汽车工业总产值1369.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23.9%,营业收入1309.49亿元,占24.1%,总资产973.64亿元,占14.1%,年末从业人员7.37万人,占18.8%,汽车工业对全市工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小型企业居多
汽车服务吸纳就业能力最强
统计部门数据显示,在汽车制造业中,企业规模差异较大,“二八法则”特征明显。规模以上企业占20.4%,创造经济规模达到98.8%,尤其是3家百亿企业规模达到82.5%。规模以下企业数占79.6%,年营业收入仅16.03亿元,占比不足2%,其中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189家,占全部企业的66.7%。
非公企业多而小。2000年前后,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出台,促进了全市非公企业发展。非公企业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制造业企业中,非公企业数占比93.7%,但其规模不大,营业收入仅占25.5%。
汽车服务吸纳就业能力最强。汽车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汽车服务和制造。从产业链看,汽车服务吸纳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总量不及制造和销售,但从业人员占比11.7%,远高于营业收入和资产占比。汽车制造从业人员占比最高,达60.9%,与资产和营业收入占比基本相当。汽车销售从业人员占比27.2%,均低于营业收入和资产占比。
西安是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
应不断拓展汽车后市场 完善产业链结构
统计部门建议,西安是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必须高起点定位,高端化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打好新一轮全国汽车产业布局竞争的“下半场”。
汽车后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要加强行业指导,规范行业有序发展;要品牌化经营,以服务质量赢得客户;要综合性发展,汽车后市场包含汽车养护、维修、保险、汽车金融、汽车IT、汽车文化、二手车及汽车租赁等多个行业,服务品种较为多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提供综合性服务以及一条龙服务,方便消费者;要提供人性化服务,从消费者切身利益角度出发,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带动消费者消费。
此外,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研发投入奖补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核心企业的研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加强整车和零部件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补齐汽配短板,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科学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引进知名零部件企业,培育扶持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快实现本地化生产或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规模,填补空白,健全产业配套体系;推动整车企业与关键零配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协同规划、协同引进、协同研发、协同改造;引导整车企业整合零部件产业优势资源,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同步发展。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