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海绵城市引领城市建设方向。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首家全面推行雨水综合利用的城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已然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通过先行先试、理论引导、科研实践、摸索总结,系统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水在城市中自然循环,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前行步伐。
科学规划 建设多层次“海绵城市”生态本底
西咸新区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怎么创新发展方式?就是让城市回归自然。”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江泽林说,“在西北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建设‘海绵城市’是让城市回归自然的一个主要途径:城市下雨的时候就吸水,干旱的时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使生态得以循环。”
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区以集约、绿色、低碳、智慧的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全区仅有1/3的面积用于城市建设,2/3划定为农田、生态用地等禁建区,设定文物‘紫线’、生态‘绿线’和水体‘蓝线’,这一道道的彩虹线画在西咸新区的山水格局之间,如同一道生态屏障,以法律形式确保城市的绿色基底,为‘海绵城市’提供生态保障。”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介绍。
规划决定城市格局。沣西新城从规划层面确定大的“海绵空间”。他们以生态溶解城市的理念,构建大开大合的形态,展现大水大绿的田园美景,打下优质的生态本底。沣西新城规划并建设了长6.8公里的斜向绿廊、1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宽180米的环形绿廊和星罗棋布的社区绿地,形成自然河流景观带、生态绿廊、城市绿环、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带四个层次的开放空间,建设层次清晰、自然灵动的城市生态本底,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空间基础。
把“包袱”变财富 构建四级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是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国内的最早践行者之一。建立之初,便统筹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就提出“地域性雨水管理系统”概念,早在2012年初,就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了雨水净化与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得到沣西土壤、雨水的相关数据,为雨水收集利用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先行先试、科研实践、摸索总结,沣西新城因地制宜、全域展开,构建四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的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
“通过全区域、多层次、全过程对雨水进行收、净、渗、蓄的综合利用,沣西形成了网状的开发布局,实现‘海绵型城市’的建设效果。”沣西新城管委会规划局局长万宁介绍说。沣西新城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中央雨洪系统形成调蓄枢纽,形成四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每当降雨时四级系统便玩起雨水收集利用的“魔术秀”。
雨水收集四级系统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沣西“变废为宝”,将带有污染物的雨水经过多重过滤处理,渗为地下水或注入蓄水池,解决城市水资源难题。
系统推进“海绵城市” 发挥综合效益
新城市建设如同在空白画卷上作画,不同于其他城市在低影响开发中仅限于某个项目的应用,沣西新城恰逢新城市建设的机遇,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并在实践中以技术规范统领建设。他们在详细规划落实分区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因地制宜,落实涉及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用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并结合用地功能和布局,分解和明确各地块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低影响开发主要控制指标。在项目规划中严格做到地下建筑密度、地面透水率大于40%的要求,确保每个小地块形成“小海绵”。此外,他们还在光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利用和电厂余热利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能源充足的时候充分收集和积蓄能源,需要时“反哺”城市,使“海绵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
数字中彰显综合效益。在总面积约450公顷的绿地系统背后,其实大有乾坤:经初步测算,该系统每年可以吸收270万立方米的雨水,削减径流量60%以上;使雨水重现期从最新设计标准的2年延长至3-5年;使城市防洪能力可提升2倍以上……一串串闪亮的数据生动诠释了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命题。
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每节约1立方米水,就可以为国家创造5.48元的效益;每投入1元环保费用,可为国家减少3元的环境资源损失。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节约15%-80%的成本,每年还可节约景观式浇灌用水资金1.5亿元。
此外,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洪涝造成的损失、土地集约利用的增值效益,海绵城市将发挥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各类效益最优化。(张修源 安瑞)
责任编辑/张维
沣西新城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先行样本 -
西安09:46 02.02.2015 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