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造:渭南3D打印产业迈入快车道
2015年1月26日《陕西日报》第17版
陈圣强 郭秦勇
2014年,在三秦大地上,一个名词异常响亮且提振人心,那就是渭南3D打印。
3D打印这个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先导的前沿技术,曾让多少地区望而却步,渭南市用放眼国际的信心和勇气,以渭南国家高新区为载体,敞开双臂,把3D打印产业拥抱入怀。
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说,渭南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战略,既契合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也是渭南发展“拐弯超车”的重要保障。紧抓以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3D打印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志在必得,全力以赴。
这是渭南高瞻远瞩、抢抓机遇的结果,标志着渭南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刻理解,也凝聚着渭南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使命和担当。
智慧决定高度 创新驱动发展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渭南3D打印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三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基础,其发展速度、科技含量都改变了许多人对渭南的印象。
人们不禁疑惑,渭南是如何快速培育3D打印产业,在西部地区走出一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子?
在发展3D打印产业之初,渭南就以区别传统产业培育方式,精耕3D打印产业发展的技术、资本、服务、产业四大环节,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制,促使渭南3D打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渭南市市长奚正平说,我们举全市之力发展3D打印产业,打造渭南工业发展的升级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这是我们摆脱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实现跨越发展战略定位和必然选择。
渭南高新区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组建“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院”,重点发展以金属材料为主的3D打印技术;与西安交通大学共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开展非金属领域3D打印技术研发应用;与国内一流的精密铝业制造企业烟台路通合作,组建智能化精密铸造示范中心、精密铸造模具中心和精密检测中心;与中国钢研院合作建设3D打印金属粉末工程研究中心,建立起了一个以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3D打印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系,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解决科技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在规划3D打印产业发展之初,渭南就考虑到这一问题,落实了加速3D打印产业化的金融保障措施,设立了增材制造(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2014年8月6日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批复,首期2.5亿元的资金已经落实,即将开展实质性运作。同时协调银行、基金和风投公司,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为解决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问题,渭南统筹规划建设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起步区400亩,成长区1000亩,为入驻企业项目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目前,起步区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3万平方米的孵化器、0.5万平方米的创业公寓已建成投用,激光成型、创新创意、成果孵化、医疗康复等7个平台中心设备投入生产,并已承接航空航天、科普教学等领域产品订单,2014年实现销售产值突破3000万元。
同时,渭南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有吸引力的产业政策,全方位支持研发团队和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渭南3D打印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产业培育发展的各种要素集聚。
打造3D打印品牌 实现渭南梦想
渭南3D打印产业的发展不负众望,以领先于全国的速度和高度,建立了一个基地,设立了一支基金,引进了一流团队,落户了一批企业,向全省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全国各地都在产业调研筹划,实施方案还落在纸上的过程中,渭南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建成了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和3D打印科技孵化器,抢得了发展先机。
他们思路清晰,胸有成竹,那就是“构建“6+1”发展模式。何为3D打印“6+1”发展模式?渭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文娓娓道来:我们将围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构建“6+1”发展模式,即构建一流的协同创新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满足各业态发展的空间承载体系,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人文关怀体系,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协作共建体系,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以园区和孵化器为载体,快速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两个3D打印领军研发团队,与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长江学者黄卫东教授、清华大学孙伟教授等43名专家建立合作关系,把国内3D打印的前沿技术掌握在高新区手中,奠定了发展基础。
通过定向培育和优质服务,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瑞特科技、营口巨成、中时鼎诚等一批企业入驻园区,陆续开始研发生产。陕西路通、鼎信科技、三谛智造等一批项目建设场面热火朝天。走进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你会惊讶地发现3D打印产业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军工、医疗、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产业化在这里率先得到突破。
围绕3D打印产业化应用示范,渭南全面推广3D打印技术,实施3D打印进景区、进园区、进学校、进医院,让3D打印产业和渭南经济结合的更加密切,在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率先应用,助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同时,让市民对3D打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切身感受3D打印的神奇和魅力。
苦干加实干,渭南成功打响渭南3D打印品牌,建立了部省市区四级联动共建机制。先后承办了“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两次全国性会议。农工党中央、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食药总局等国家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渭南3D打印产业给予了高度肯定。工信部明确表示,统筹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优势资源,在产业化应用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科技部火炬中心表示,在人才引进和孵化器建设方面给予协调支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确定渭南3D打印基地为“中国医学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基地”,陕西省工信厅和科技厅已经评审论证并通过了“陕西省新型工业化(3D打印)产业示范基地”和“陕西省3D打印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渭南3D打印产业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发展更加强劲有力,大踏步的迈入国内一级梯队。
扬帆远航靠劲风 再续发展新篇章
3D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凭借着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上的极大优势,该项技术自诞生26年来,其设备和服务都保持了年均27%的增速,成为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3D打印年销售产值有望达5500亿美元。如此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渭南3D打印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渭南将重点围绕产业化发展,全力推动3D打印技术的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加速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及推广应用,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集聚发展正能量,努力实现“3D打印中国梦”。
对渭南来说,发展3D打印产业,前无古人;放眼未来,渭南3D打印产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中省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科技、企业、金融以及创新团队等众多方面持续给力。期待着,通过各方的关怀和支持,让发展3D打印产业,成就我们共同一致的巅峰!为陕西乃至全国书写3D打印产业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