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治理,开启关中布局发展新空间——写在渭河综合治理收官之际

03.07.2015  11:50
      渭河700公里从西到东堤防道路实现贯通,不仅承载着治渭人的梦想,还把关中大地串联在了一起。短短4年,沧海桑田,渭河巨变:4年前,渭河频发洪水,垃圾遍布,又脏又臭,让人避之不及;4年后,平整的堤顶道路贯通,河水粼粼清波,沿岸景点如画,美不胜收。如今的渭河,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周边群众前来亲水、休闲……
        更让人欣喜的是,经过综合治理,人们对渭河趋之若鹜:健身长廊、观光农业、生态旅游、重点城镇、工业园区,甚至县城布局,都紧紧围绕崭新的渭河全面铺开。渭河综治,不仅在陕西河流治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关中布局未来发展打开了空间。
        “领略造化神奇,体验人水和谐;探寻陕西发展,把握渭河未来。”从宝鸡、杨凌、咸阳、西咸、西安到渭南,这是沿线人民对综合治理后的新渭河的高度概括。
      丑与美的逆转——消除“水患”,再造大美渭河
        渭河在陕西境内长512公里,她承载着关中大地几千年的富饶和周秦汉唐的繁荣,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全省64%的人口,渭河流域集聚着全省65%的生产总值,可谓是陕西的“白菜心”,也是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然而,曾经的清水玉带,因长期掠夺而不堪重负,渭河变得满目疮痍。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三门峡水库的修建,渭河下游淤积泥沙12.75亿立方米,致使渭河成为“悬河”,洪灾频发。
        “上干(缺水)、中黑(污染)、下淤(洪灾)。”这是百姓对渭河突出问题的概括。渭河,就这样从母亲河变成了沿岸群众的“心腹之患”。渭南市临渭区辛市镇观西村村民李百丰说:“每到夏季,我都提心吊胆。一下大雨我就不敢睡觉,随时准备把家人喊醒转移。
        群众不能安稳睡觉,又何谈民生幸福?还百姓一个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渭河,是陕西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一道摆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民生难题。是直面还是回避?毕竟对一个西部省份而言,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2011年1月22日,省委常委会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顺乎民意,攻坚克难,再造渭河。为了推进治渭工程建设,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多次深入施工工地,现场办公,实施政府目标责任、工程进度考核。为筹集资金,渭河治理还突破单方面财政投入的旧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渭河建设。
        渭河治理工程战线之长、规模之大、投资之多,前所未有。沿渭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积极响应,驻地部队主动请缨。388公里的渭河两岸,摆下了100多处建设现场,数万建设者战酷暑、斗严寒,昼夜奋战,持续掀起如火如荼的渭河整治大会战,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均超过预期。
        渭河大堤建成后,过去下游2000立方米/秒流量,就让人担心不已,现在5000立方米/秒流量,大堤固若金汤,沿岸群众高枕无忧。再见李百丰,他喜不自禁地说:“现在不仅能睡安稳觉,还经常和家人一起到河边散步,观景,游玩。
        如今,漫步渭河,随处都能看到碧绿的水草在清澈的水中摇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岸宽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绿化带,与宽阔的堤顶公路交相辉映,构成了河、林、路一体化生态长廊。渭河沿岸,呈现出江南水乡般的秀美,一派“人水和谐”的景象。
        责任与奉献的结合——用生命与汗水,为渭河筑堤
        2013年12月9日凌晨4时20分,是最美治渭人——高稳生离去的日子。
        在同事们看来,高稳生的音容笑貌还宛在眼前:他不是在堆满资料的办公室,就是在回填土方的施工现场,或忙碌在青松伫立的渭河大堤上……
        在治渭工程中,大家对他记忆最深的一个细节是:高工走到哪儿都挎着一个近20斤重的大黑包,把肩膀压得斜斜歪歪。其实,大黑包里面就装着两样东西——资料和药。治渭3年,他背烂了3个包。他常常头发散乱,胡须遮面,腰间的皮带胡乱地窝成疙瘩,皮鞋上沾满泥土。可他又是个极其细致的人,工程中的一方土、一铲泥、一个小数点,他都放在心上……
        2010年,渭南人翘首以盼的渭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启动后,高稳生没有休过周末,每天早上7点多离家,晚上11点多甚至更晚才回家。一到指挥部,他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转个不停。噩耗传来,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一个技术精湛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个不知困倦的工作狂,怎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他才50岁啊!大家都说:“高工太疲劳了,太累了。
        在4年治渭建设中,全省涌现出无数像高稳生一样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的最美治渭人。
        岐山县最美治渭人任少峰,白天,用尺子检查铺料厚度,做好实验记录,对各标段严把取料关。晚上,又趴在办公桌前,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翻阅图纸,梳理汇总资料,直到深夜。酷暑高温,芦苇栽植成活率低,任少峰便一头扎进书里,钻研起芦苇栽植技术,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摸索出坡面压条,水边扦插,滩地埋根栽植技术,并获得成功。河滩温度高达40度,一个夏天就把他晒成了“非洲人”。
        郭峰,是国家水利水电工程一级建造师。在治渭建设中,有一家公司开出年薪18万元聘请他,这对于月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的灌区职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经过慎重考虑,郭峰最终婉拒了这家公司的盛情邀请。他说:“能参与渭河治理工程建设,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梦想是什么?是能让我坚持、能让我感到幸福的东西。
        高稳生、任少峰、郭峰……正是这些最美治渭人,用生命和汗水,为渭河筑起坚固的大堤,营造了渭河美景。
        南与北的邂逅——南秦岭北渭河,统筹两条生态产业链
        秦岭是我省的一张绿色名片,秦岭森林景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在许多峪口里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风光奇特。紧靠秦岭北麓建成的关中环线,是一条生态旅游公路,带动了秦岭北麓旅游产业发展。周末沿关中环线自驾游秦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与秦岭相望的渭河,经过4年治理,如今也成为人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西安市通过渭河治理使居民人均增绿3.52平方米。渭河草滩南岸49米宽的堤顶路,分为双向4车道景观路面和防汛专用道路,两侧不仅种植了景观树木,且在堤外建成200多米宽的河滨公园,亭台湖泊星罗棋布,被西安市确定为城市运动公园。
        宝鸡市百里画廊渭河景观带、岐山蔡家坡、眉县马家镇段、杨凌水面景观、咸阳兴平10里荷香景观长廊、秦汉新城、西安草滩段、渭南城区段等生态公园,相继建成并免费开放。从怕水、拒水,到亲水、戏水,沿渭群众见证着渭河综合整治的巨大成效。
        5月28日,副省长冯新柱主持召开渭河综合治理专题会议,研究安排把渭河治理成果变为现实的产业开发,使渭河成为关中百姓的一条致富河。
        据悉,省体育局布局的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工程,近期将全面开工,2016年底整体完工。届时将囊括自行车道、体育活动中心、笼式足球场等配套体育设施。宝鸡市提出打造渭河沿线统筹城乡示范带,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蔡家坡省级开发区,以及宝钛、东岭、宝鸡石油钢管等响当当的企业“大腕”,纷纷向渭河沿线集聚,使之成为全市工农业和生态建设的样板区,城镇发展的聚集区,产业和生态的融合区。在渭河治理的大背景下,渭河沿线8个省级重点示范镇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眉县县城向渭河边靠拢,县城扩大了5.6平方公里……
        秦岭、渭河,陕西两条生态产业带,南北呼应,造福百姓。
        渭河,正在成为横贯关中的最大生态公园、最美景观长廊和最长滨河大道,还将成为关中“黄金水道”和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一条美丽、灵动、幸福的新渭河描绘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郭军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