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0名老人“热线”互助
200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退休教师徐坤,创办了救助产生心理危机的老年人的“爱心传递热线”。8年过去了,该热线累计接到了5万多人次的求助电话,固定老年志愿者约有300人,活动的范围也已扩展至全国15个省市。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现在老年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现象并存。目前北京市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天400人、每年15万人的规模和年均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400万,每4人中将有1名老年人。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概有10万名55岁以上的人自杀,占自杀人群总数的36%。
“老人自杀,孤独是很大的因素。”19日,“爱心传递热线”创始人徐坤回忆,创办这条热线,始于一名76岁丧妻的老同事,“当时他见面就说,‘我死不死’,我知道这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坚持跟这名同事通话一年后,看到重拾信心的老人,徐坤决定帮助更多的老人。
8年过去了,当初只有两三名老人参与的热线发展到了如今的两三百名固定老人志愿者,“接了5万多人次电话”。徐坤说,对于孤独老人来说,每天只要聊天15分钟,就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危机。此外,她还通过孤寡老人搭伴过新年、音乐治疗等方式,让这些“带痛”的老人互相开解,“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觉得不再孤独。”
徐坤的救助理论包括哲学、心理学等,“我认为孤独老人的心态应该是‘合理地利己,狭隘地利他’”。也就是说,让老人们在互助中摆脱孤独感带来的危机。
“爱心传递热线”也成为了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等单位推出的纪录片《社会时代》中的案例之一,将于今晚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链接
《社会时代》今晚看点
今晚《社会时代》将播出第3集和第4集。在第3集中,介绍了为不同群体服务的社会组织,包括为孤独老人提供心理服务的社工组织“爱心传递热线”、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年女性提供生计并发掘个性潜能的“巧娘工作室”等。片中访谈了部分专家,认为解决不同群体需求的个案式、小组式工作方法,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专业性强,政府机构或企业单位又难以承担,所以这些社会组织正好能填补这样一个空白,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4集聚焦的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几代社工的典型事例,描绘了中国社工发展的轨迹。其中介绍了老一代居委会主任王士良、新世纪居委会主任殷金凤等人的事迹和他们的感想。专家们也通过对比中外社会工作的差异,发现了我国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当代中国社工不仅要有热心,还必须具备特定的专业素质。(记者黄颖实习生李丹)
原标题: 300名老人“热线”互助
稿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