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川河被污十几年 迟迟不治理是啥心态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今日点击》)西安市临潼区有条黑色的玉川河,常年带着酸臭味儿流淌而过,它的水就像墨汁儿一样,地里的庄稼遇见它得死,洗衣做饭更不敢用!到底是谁让玉川河改变了颜色?如此严重的污染持续了十几年 环保部门为何置若罔闻?在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监管的缺失?
相关新闻:
玉川河污染十几年 曾烧死过麦子
主持人勇军:“西安市临潼区的玉川河,被污染的又黑又臭的河水流淌了十几年,两岸群众多次反映,但没人来管。这十几年的污染河水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先请记者蒋俊给我们介绍一下你采访中看到的景象。”
《今日点击》记者 蒋俊:“我们采访的是玉川河入渭河口的王家村和朱家村。河不宽,不到两米,像一条小溪,但是灌溉着这两个村子的农田。十多年前,河水水质很好,很清,河里有小鱼小虾。自从上游进驻了很多企业,河水就不能灌溉了,村民说被污染的河水曾经烧死过麦子,而且打破了老话说的“井水不犯河水”,不仅河水被污染,井水也被污染,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都很不方便。”
主持人勇军:“十几年的时间,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已成长为翩翩少年,而这么长时间,玉川河的污染依然如故。蒋俊,当地群众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当地环保部门针对污染情况又做了哪些工作?”
《今日点击》记者 蒋俊:“当地村民向很多媒体反映过。村民们见我们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又来了?”当地环保部门也多次取过水样,取完水样就走了,村民们不知道水里什么超标,只闻到酸腐的味道。”
咸阳听众雷先生:“面对记者提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按理说,你是执法部门,玉川河被污染已经十几年了,情况该掌握的都掌握了。为什么一到关键问题,就跟记者打马虎眼?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微信听众小宋:“以前也看到过报道说,通过治理,渭河部分河段水质有了改善。可是,看了今天的节目,我就在想,现在渭河的水质到底怎么样?沿岸还有多少像玉川河这样的小支流,日以继夜的往渭河排污。渭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变清呢?”
主持人勇军:“听众和我们有一样的疑惑,群众多次反映,媒体多次报道,环保部门也多次抽检,但为什么处理结果就是等不来呢?发现污染却没有实质行动,是处理污水技术上有困难,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蒋俊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哪儿呢?”
《今日点击》记者 蒋俊:“我们这次去调查,走的也是老套路,我取了两个地方的水样,交给当地环保部门检测。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工作太忙,到目前还没有出来检测结果。”
主持人勇军:“杜老师,您认为玉川河污染迟迟得不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
陕西省委党校 副教授 杜宏宠:“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有主观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我们的行政执法部门,主观上没有积极地去查处;污水处理厂、执法队伍建设这是客观原因;第二、有表象原因也有背后深层原因。表象是我们的环保部门确实没有及时查处,造成污染局面;背后深层原因从电视报道里看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第三、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机制的原因。目前GDP考核的标准,以及铁路与地方分而治之的局面是体制的原因;机制原因是什么?我们的环保部门工作机制有问题,(媒体)报道了,(和本部门)去查了,一查没结果,不了了之,处理问题没有形成常态、动态的机制。无论如何,我认为,首要原因是环保执法部门的不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