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长上任三把火:问责政府 重启"环评风暴"

28.03.2015  10:10

  今天,环保部新任部长陈吉宁履新整一月。两天前,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邱勇,刚刚填补上陈吉宁留下的清华大学校长空缺。

  从环评专家转身环保部主官,作为李克强内阁中最年轻部长的陈吉宁,过去一个月中,先后在环评、问责、执法等多个领域掀起“风暴”。

  重启“环评风暴

  下最后通牒消除“红顶中介

  昨日,环保部官网发布自陈吉宁担任部长以来,第4个有关整治环评腐败的通知。继环评资质管理廉政规定、环评违法项目追责、环评机构脱钩后,印发《关于严格廉洁自律、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的规定》,禁止环保系统行政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插手环评。

  “环评”在陈吉宁正式接任部长的一个月中,被频繁提及。“环评风暴”甚至被认为是陈吉宁施政的“第一把火”。

  3月25日,环保部发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方案》,要求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脱钩,环保部门在编及下属企业聘任人员,全部退出环评机构。市场退出、人员退出,彰显环评改革力度。

  方案出台,距离陈吉宁3月7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承诺,前后仅相隔17天。这次脱钩方案,被认为是掀起又一次的“环评风暴”,也是对环评机构改革下“最后通牒”。依据2014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给出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103家改革试点单位中47家完成改制,16家退出环评市场,完成此前设定的2015年年底前全面脱钩目标仍为时尚早。

  “环评腐败”随着中央第三巡视组的反馈,成为环保部身上的“包袱”。在专项巡视反馈会上,首次以环保部官员身份示人的陈吉宁,力争要摘掉卸掉这个“包袱”,着力推进环评改革。

  巡视组反馈结束一周后,还未接任环保部部长的陈吉宁即在全国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巡视整改落实动员视频会上,表态要全面清理环保系统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严肃责任追究。

  3月6日,陈吉宁履新部长刚刚一周,环保部就公开通报查处63家违规环评机构和22名环评工程师。63家,是此前两年查处总和的40%,环保部此前曾分5批处理159家违规环评机构。第二天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陈吉宁公开强调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

  重点问责政府

  约谈4城市主要负责人

  3月25日下午,环保部公布对河南省驻马店市政府约谈的情况。在新闻通稿中,环保部特别指出,“此次针对平舆县人民政府环境管理不到位问题约谈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警示。

  因平舆县政府在环境问题处理中进度缓慢、要求落实不彻底。环保部要求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在督促整改之外,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平舆县人民政府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发现的有关违法违纪线索,按照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这样严厉的表述是第一次。

  重点问责政府,是陈吉宁在履新之初,谈及工作计划时,面向公众的公开表态。

  3月1日下午,履新环保部长不足48小时的陈吉宁,即召集媒体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陈吉宁向媒体“交底”,开腔谈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在表态要做好的5件事中,陈吉宁将全力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放在第一位,其中特别强调“重点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负起责任”。

  自陈吉宁1月28日进入环保部以来,环保部先后约谈河北省沧州市、临沂市、承德市及河南省驻马店市等4个城市的主要负责人。其中,此次对驻马店市政府的约谈,规格升级。驻马店市副市长张昕被请到北京,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亲自约谈,邹首民在用词上相当严厉。

  此次约谈前,3月20日,环保部刚刚下发2015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要点》,其中指出环境执法监察要由“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府为主”。

  加大执法督查

  走访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

  “”是环保部长无法回避的问题。在3月7日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陈吉宁表示以前当校长,起床第一件事是想学生的事情,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去看天。

  “从治霾开始”是许多人对新环保部长的期待,但陈吉宁的做法略有不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是自“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环保部的例行工作内容。3月17日,环保部在对3月下旬的专项检查部署中提到,要将检查结果作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依据。这是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首次与地方考核挂钩。

  历次“霾伏”中,京津冀经常是“重灾区”。3月23日,陈吉宁专程走访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依据分工,华北督查中心负责的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区域环境执法督查。在此次督查中,陈吉宁重点询问了综合督查有关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3月20日,陈吉宁曾召开环保部督查工作座谈会,指出区域督查是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是守好底线的重要保障。他强调说,“2015年是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新法能不能装上‘钢牙利齿’,关键在于执法督查工作是不是严格到位。

  当天发布的2015年《环境监察工作要点》,明确指出,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是2015年乃至今后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加强与公检法在环境执法工作中的衔接配合,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从履新48小时内的媒体会,到在全国人大的首次记者会,陈吉宁已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相关

  环保部:环评利益输送手法多

  本报讯(记者 邹春霞)环保部官网昨天的消息,3月26日,环保部在京召开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座谈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是部委首次为单独一个领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和驻部纪检组组长周英参加上述会议。吴晓青肯定,中央巡视组指出环评领域问题后,查处环评违法企业、彻底解决环保系统环评机构“红顶中介”问题、查处违规环评机构和人员等方面整改已有阶段性进展。他表示,接下来要打造廉洁自律、作风过硬的环评队伍。

  驻部纪检组组长周英,用“严峻复杂”形容当前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并表示“任务依然艰巨”。她指出,从近年来环保系统违纪违法案件整体情况来看,环评领域的问题还十分突出,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环评领域廉政风险相对较高的关键因素是权力寻租空间大、外部环境压力大、利益输送手法多。

  调查显示“地方保护”致“环境维权”困难多

  本报讯(记者 邹春霞)腾格里沙漠污染引起人们对西部环境重视。中华环保联合会昨天公布一项调查显示,西部过半公众认为,西部生态环境变坏,面对污染侵害,近八成受访者选择越级上访。另外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并不畅通、地方保护仍是维权瓶颈,社会组织开展环境公益诉讼面临“叫好不叫座”尴尬,导致运用司法手段维护环境权益困难依旧。

  该项调查针对内蒙古、重庆、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青海、陕西等8个省的25个县乡基层区域。

  调查显示,53%的西部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变坏,其中,25%的环境破坏源自工业排放污染,不过,生活垃圾、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更重,分别占主要污染源的39%、30%。不过,受访者对环境的投诉并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调查指出,53.9%的环境投诉“石沉大海、没有结果”。

  调查还发现,在西部地区,县乡基层区域遇到环境侵权,直接向省级环保局(厅)投诉的比例达到47.5%,向地方政府反映的比例为29.8%。两者综合来看,越级上访占比约为77.3%,即近八成受访者选择越级环境信访,是受访者遭遇污染侵害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