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院校助力解决西安高新区用工难

15.12.2014  19:47

导读: 12月12日,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邀请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四川、河南等省市的100多家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举办“百家院校高新行”活动,助力解决高新区先进制造型企业用工难。

   12月12日,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邀请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四川、河南等省市的100多家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举办“百家院校高新行”活动,助力解决高新区先进制造型企业用工难,促成高新区企业用才和院校育才之间联姻。活动中百余家院校和高新区企业签订技能人才培养协议,15家院校被授予高新区技能人才基地。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辉致辞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国家第一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六个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高新区,规划面积307平方公里,已完成开发配套60平方公里,拥有各类企业20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15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超过10000项,年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长率达30%,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8848亿元,2014年底营业收入过万亿元,经过23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特别是以三星、法士特、西电集团、比亚迪、美光、庆安制冷等为代表的2000多家先进制造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0多亿元,先进制造业已成为高新区的支柱产业,为高新区工业稳定增长做出了贡献,为西安市工业稳定增长做出了贡献。      高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目前西安高新区从业人员32万,居全国高新区第2位。其中,博士硕士4.3万人,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26万人,千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82.4 %,居全国各高新区第一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10.4万人,占32.2 %,居全国各高新区第一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39人,占全省的32%,被授予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和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白间之向记者介绍,高新区正在规划“5111人才计划”、实施“6项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光伏与半导体照明、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与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企业高层次人才,10000名高技能型人才。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人才服务工程”、“人才培育工程”、“人才留用工程”、“人才激励工程”以及“人才保障提升工程”等6项措施,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结构、统筹科技资源、培育产业集群、建设人才高地,推进西安高新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辉向记者介绍,技能人才是高新区先进制造业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高新区先进制造型企业的不断聚集,产能的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以比亚迪手机项目、中兴手机项目、三星及其配套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制造型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2014年高新区共有100家企业提出技能人才需求16960人,保障技能人才供给已经成为高新区管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技能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大量的技能人才外流,给高新区的技能人才引进带来巨大的压力,针对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人才服务中心深入企业调研,上门服务,尽快拿出解决办法,建立技能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和有效途径。       经过调研走访,高新区管委会邀请省内外技能人才培养的院校走进高新区,举办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深入了解高新区企业,和高新区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协议,建立人才实战培养、订单式就业的新渠道,为高新区技能人才引进保驾护航,为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希望我们的企业、院校勤于沟通,合作共赢。希望企业要练好内功,改善环境,提高待遇,加强管理,以人为本,留住人才;希望合作院校严格管理,理论实践多结合,既培养学生过硬的技能,又把高新区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灌输给学生,为高新区企业培养出优秀人才。”陈辉说。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