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要扛起创新发展的重担 - 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

13.01.2016  15:40

2016年1月9日《陕西日报》第三版

      本报记者 党朝晖 张梅
      继2014年我省成为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份以来,2015年,西安市和西安高新区又先后成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个国家级的试点同时聚焦在陕西这块土地。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的战略背景下,陕西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技”和“陕西”的聚焦,使省科技厅担负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挑战。为此,我们采访了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听他为我们讲讲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陕西科技将如何迎接挑战,扛起重责。
      “建立大数据思维,多维度思考陕西科教资源
      陕西的领导,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如何把这些科教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也就是如何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卢建军认为,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结合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理解科技与经济的深层次关系。科技大省如何变为科技强省,首先就是搞清楚“”在哪,“”在哪,盘清家底。“要回答‘大’在哪,‘强’在哪,就要建立大数据思维,从陕西科技的竞争力、基础优势、转化效力等多个维度看待我们的科技资源。
      比如,看一项成果时,要把这项成果的领军人才、领军人才的影响力,成果的影响力、支撑平台以及团队人员组成情况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这样就对成果有一个基本的决策和判断:是可以作为陕西‘十三五’重大投入的首台首套的产品研发、重大产业化项目还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突破。否则,给决策层提供不了有价值的信息。
      在卢建军看来,科技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树立大数据思维评估科技资源,还要用大数据思维布局科技资源。“长期以来,在进行科技资源布局时,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等科技的四大要素都是相互独立的,部署项目的部署项目,统计成果的统计成果,建立平台的建立平台,并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只有把这些要素统一考量,链条式部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为此,省科技厅用持续近三周的时间组织开展了“科技管理创新务虚会”进行“摸清家底、形成清单”的工作,要求各个业务处室对分管行业做到如数家珍,并提出明确思路。“搞清楚我们有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尊重科学规律,链条布局,才能给省委、省政府提出明确的建议。
      “举起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和围绕创新推动产业的双手
      说起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卢建军提出要“举双手”:不仅要围绕产业部署创新,还要围绕创新推动产业。
      众所周知,科技推动产业,产业支撑经济。近年来,我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领域,通过实施企业联合重大专项等方式,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经济结构的调整,要靠产业结构调整兑现。但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少。传统产业腾空间,新兴产业扩空间,得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围绕产业部署创新的同时,围绕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陕西高校、科研院所云集,很多重点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与之相关的产业却鲜有涉及。其中,不乏像雷达这样的领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专业全国首屈一指,陕西却没有相关的产业。“科技支撑产业,产业的发展会反哺科技。没有产业的土壤和经济的支撑,学术的闪光点将会慢慢萎缩。因此,地方经济发展不仅要围绕地方支柱产业,还要举起‘围绕创新推动产业’的另一只手,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
      在举起“两只手”的同时,卢建军还提出探索建立高新区体系,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通过市县在上一级高新区的基础上建立‘飞地园区’,释放上一级高新区资源在下一级落地,形成全省各级高新区协调发展的高新区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释放科技的潜能,从而推动陕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根本就是解决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教资源快速有效转移转化,是多年来我省统筹科教资源改革的重点任务。卢建军认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根本就是解决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搞清楚市场和政府如何发挥作用。“把这个关系分析透了,市场能做的市场去做,市场做不了的,政府一定要想办法去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作用。市场能够引导的,政府绝不去干预。但是,类似基础研究等领域,市场不能引导的,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西部的欠发达省份来说,市场的导向作用往往不够强烈,这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
      “多年来,我们强调企业是创新主体。要分析这个创新主体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是需求主体、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但是数据表明,真正建立研发中心的企业,在陕西占比非常小。因此,研发主体还应该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坚持企业的四个主体,高校和院所做技术主体,政府推动两者融合,把成果通过这个途径有效输送到产业端。
      “同时,陕西要想真正把科技在产业方面产生跨越式的支撑作用,军民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陕西的科技资源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这些科技资源并没有围绕陕西的产业布局,和地方产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没有对接就没有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行产学研对接,军民对接。
      创新驱动发展,不管是建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还是军民融合,归结到政府的作用,重点就是驱动程序的设计。最近,省科技厅陆续推出促进创新发展的“二十一条”措施。这些措施,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这二十一条,我们要求条条刀下见菜,每一条都要驱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叫措施!
      “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陕西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我省开启了具有特色的三种模式: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
      2015年6月,省科技厅出台了鼓励企业以内部创新的形式进行大众创新的办法。“过去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创新,现在我们鼓励提倡大企业在做传统产业的同时,聚焦高科技,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人才项目,开创战略转型升级的通道。
      西安光机所的创新模式,是院所自创的典型代表。“陕西科研院所聚集,也都分别在自身的领域独有专长。我们鼓励院所自身滋生孵化公司,形成在某一领域的聚集发展。
      高校众创就是把高校的科技成果搭建到众创平台上转化。“所以高校建立了创业苗圃、创业空间、创业孵化器到加速器,滋生出企业以后转到高新区,形成链条式发展。
      这三种模式依靠众创、众包、众筹、众扶来支撑,通过举办各门类各领域的创新创业大赛,形成科技金融多元化、多品种的支持众创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针对开放需求来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依托大赛平台,充分利用O2O优势,天使、种子基金及时介入,科技服务随时跟进,推动众筹。同时,针对众包、众筹的不足,设立众创专项,建设功能性众创载体。最终,通过众创、众包、众筹、众扶,促进企业内创、高校众创、院所自创,推动大众共创。
      随着陕西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的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我省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未来,陕西的创新创业大赛有可能形成一个新业态,聚集最优质的创新创业点子,最终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国际众创平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