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抗战老兵罗占先:转战豫西痛击日寇
“现在很少去想以前当兵的事情啦!一想起那么多战友年纪轻轻就死在洛阳那一仗,我心里就难受得很。”8月4日,当记者辗转找到眉县首善镇北兴村五组罗占先老人的家中时,89岁高龄的罗老正拄着拐杖在宁静的小院里摆弄着花草,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让人很难把他和70年前戎马倥偬的少尉排长联系在一起。在他艰难的回忆中,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慢慢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罗占先1926年6月生于眉县首善镇,1943年1月,他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入伍,队伍在凤翔师管区集中后,罗占先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三十八军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开始训练。“我当的是步 兵,长官在训练前经常训话说,马上就要上战场了,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定要拼口气把日本兵赶出中国。听了这些话,我们每天的训练都非常刻苦。” 罗占先说。
很快,到了1944年5月,日寇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地处抗战前线的河南全面告急,罗占先所在的部队迅即集结,一路急行军日夜兼程进入豫西重镇洛阳,此时的洛阳,时逢牡丹绽放, 花香扑鼻,若在和平年代,正是百姓赏花看景的最佳时机。而在罗占先的记忆中,那一年,日本人的铁蹄早已把牡丹花碾得零落成泥,受蝗灾、战争的摧残,百姓四 处逃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洛阳城的空气中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味道。“长官下了死命令,人在阵地在,十七师在!擅离职守、临阵逃离者格杀勿论!”罗占先 说,尽管自己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想到日本人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的无耻行径,罗占先和战友们心里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战斗的号角吹响后,罗占先和战友冲 出豆子地,和日本兵展开了殊死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他亲手打死了两名日本兵。“我记得这两名日本兵戴的还是草帽,估计是新兵,上了战场还不会保护自己。” 罗占先说。
光脚在山里走了一天一夜
此后,兵力严重受挫的三十八军移防至豫西,又在洛宁与日军进行过三次交战,已经升任为少尉排长的罗占先清楚地记得,在程家岭战斗中,敌人在山顶,他 们的部队在山谷,从凌晨起,几次发起冲锋都难以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眼看兵力越来越少,到了那天下午,日军又增加了兵力,隐藏在山脚下的罗占先,能清清楚楚 地看见敌人架设在山顶的武器。
罗占先说,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趴在齐腰深的草丛中,任凭蚊虫叮咬、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一动也不敢动,就这样两天一夜,才在援军的帮助下冲出包围 圈,然而,冲出后一清点,原来一个连100多人的队伍仅仅剩下36人!突围后,他们钻进山里急行军,就连鞋子掉了都顾不上捡,饿得实在撑不住了,才从逃走的老百姓家里找了半布袋子玉米糁,熬成稀饭,没有勺子就用饭 缸,一人一碗,蹲在锅边喝,这才有力气继续行军。就这样光脚在山里走了一天一夜,才和大队伍会合。“打仗太惨了!那些和我一起从眉县去当兵的同伴,就有好 几个牺牲在程家岭战斗中,他们中有些年龄都还没我大!”说到这里,罗占先原本神采飞扬的脸庞瞬间暗了下来,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后来,罗占先又参加强攻洛宁长水的战斗,在洛宁、卢氏一带对日军进行猛烈攻击,迫使日军溃逃。1945年7月17日,罗占先所在的五十一团在洛宁县故县镇起义,他因故未参加起义,随部队移防至陕西大荔,抗战胜利后,赴河 南郑 州接受日军投降。1949年1月,所在部队在北平被和平改编,3个月之后,罗占先返回原籍务农。
一生刚正受人尊敬
或许是部队的磨炼,让罗占先养成坚韧、正直的性格,在生产队干活,他不怕吃苦,急、难、重活他总是冲锋在前。于是,在全体村民的推举下,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当上了北兴村五组的小组长,这一当就是16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人齐心协力,从黄土地里刨出口粮,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村人也未受多大的坎坷。
眉县退休干部瞿家奇至今还记得罗占先帮助他们的场景。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们单位到农村支援三夏,当时城里缺油少粮,肚子都填不饱。到了北兴村后,组长罗占先把城里的干部请到自己家,让老伴擀了长长的杂粮面,让 大家吃饱肚子再干活。瞿家奇说,这以后,他每年去村里干活,都要到罗组长家打牙祭,直到现在,他都记得那碗农家面的味道!
2005年,罗占先不幸患了脑溢血,治愈后,留下了后遗症,行动不便。当记者采访时,他从屋里颤颤巍巍拿出两张泛黄的纸:一张是1949年开具的“参加北平和平解放原国民党军队人员回籍证明书”,一张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人事处理委员会出具的“回籍火车轮船免费搭乘 证”,向大家证明他曾经经历过炮火连天的岁月。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两样东西,都非常惊讶,没想到年事已高的父亲仍然悉心保留着这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