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位
资金如水,精准调控意味着不仅需要“注入活水”,也要“修渠引流”。在保证“水流”充沛的同时,引水入渠,才能将“鱼”养大、养好
近日,在前期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持续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含金量。这两大创新型政策工具,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联系在一起,保证金融活水可以顺着“水渠”,源源不断地精准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
精准调控是近来宏观政策的一大特征。不仅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同样强调精准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财政的直达资金将直接惠及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和贫困户等困难群众,让他们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宏观政策,重在精准发力。资金如水,精准调控意味着不仅需要“注入活水”,也要“修渠引流”。在保证“水流”充沛的同时,引水入渠,这样才能将“鱼”养大、养好。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和群众急需资金,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求畅通政策的传导渠道。精准调控有利于让资金“活水”更迅速地到达急需支持的领域和项目,更快地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要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也要摸准脉、下对药,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等政策合力,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
宏观政策要精准发力,就要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问题。一项精准、有效的政策,只有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才会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以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为例,只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就可以享受人民银行提供的优惠资金支持,这样既能让小微企业获得生产经营急需的资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银行面对的流动性约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民银行不直接给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也不承担银行的信用风险,而是鼓励银行用市场化的办法发放贷款,评估贷款风险,做好风险控制,并对银行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激励。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宏观政策要精准发力,就要充分把握短期与长期目标的关系,既要注重当下,又要着眼未来。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对冲疫情影响,短期看,这些政策主要侧重于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从长远看,这些政策精准聚焦于企业和民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根基。
日趋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也是中国经济在“压力测试”下仍能保持巨大韧性的有力支撑。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只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就一定能克服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