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人战“疫”时刻:“她们”筑起一道长城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张素秋没有想到,时隔17年,自己再次遇到把身边的战友送到前线抗击毒魔的艰难选择。
在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主任的20年里,张素秋经历了战胜SARS,而如今在退休之际,又遭遇新冠肺炎。作为护理部主任,她面临了2次痛苦的人员选择:挑选医疗队员,把同事送到抗击疫情前线。
SARS期间3名护士被感染的经历让素秋彻夜难眠。这次,在北京西站目送远驰的列车,她默默地祝福和期待:一定争取零感染、不漏诊。
己亥末庚子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威胁中华大地。面对疫情,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2月19日,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已达3万余人。其中,75%是护士,且90%以上为女性。
她们当中有李兰娟、陈薇这样的著名医学专家,更多的是普通医护工作者。她们都牢记初心使命,有着铁一般的担当与家国情怀。
压不垮的脊梁
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防治,“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
1月23日,中国科协及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联合向抗炎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发出了《致抗炎一线同仁书》。
中华护理学会在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在学会理事长吴欣娟带领下,为鼓励全国400多万护理工作者做好疫情的防控与护理工作,通过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向全国护理工作者发出了“科学防控 积极应对”的倡议书,并向湖北省护理学会发出了慰问信。
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应岚介绍,当得知湖北省护理人员口罩短缺,中华护理学会立即行动,1月22日通过多方渠道协调,向武汉捐赠了一批N95口罩,为战斗在一线的护理人员提供了宝贵的防护用品。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峥带领同事与国际护士会密切联络,呼吁各国家和地区护理协学会为武汉和湖北一线捐赠防护用品和捐款。
学会理事长吴欣娟更是亲自出征,于2月7日下午随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奔赴武汉第一线,开展重症病房管理指导工作。学会理事、分支机构主任委员(如重症专委会主委、呼吸科主任委员、伤口造口主任委员等)、专家库专家、青年委员会委员、学会会员等,也带队或随队奔赴武汉第一线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带领所属20多个医科学会,广泛动员各自的学会理事、理事单位和会员,全力投入抗击疫情战斗。
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带队驰援武汉,组建危重症病房,要把这个救治的关口抓住,尽量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2月4日,她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并通过视频向湖北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的女医务工作者表示慰问。
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陈晓枫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障,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她们的逆行为了民众的岁月静好
“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看不到你们的脸庞,却能透过护目镜看到一双清澈的眼睛,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虽然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却是我的人生转折!18天,我们成了‘战友’,共同战胜了疾病,我们也结交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好朋友。”这是来自新冠肺炎确诊重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吴瑛深情地写道:“我每天都在新闻中、网络上寻找你们的感人事迹,阅读你们的战役日记,每当看到你们疲惫不堪、脸上布满由于防护口罩和护目镜长时间压迫留下压疮的照片,让我感到无比的心痛。但看到你们护理病人时的那种专业、镇静、自信、担当和责任,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我为我们中国有你们这么一大批优秀的护士而骄傲!你们是我国所有400多万护士的榜样,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毫无疑问,在这场战役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最危险的群体。疫情暴发后,护理人员依然毫不犹豫的冲在了最前线,每天需要给患者打针输液、吸痰、气道护理、生活护理等,这些高危操作无一不增加着自身被感染的风险。而脱下这一身的防护服和护士装,她们又是谁的儿女、谁的父母。
中华护理学会报送给国家有关部门的两位护理一线同志的事迹,其中一位是中华护理学会会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吴长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目前武汉市规模最大、设立床位2000张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吴长蓉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时刻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想办法丰富患者在舱内的精神文化生活、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调动患者自我愈合的能力,开办读书会、带领患者跳舞做体操,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投身抗疫工作后,吴长蓉已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她的爱人作为武汉另外一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生,确诊新冠肺炎后已高热十余天,她仍含泪坚持奋战在一线。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胡徐娟,是中华护理学会报送给国家有关部门的另一个典型人物。胡徐娟被临时调换到重病人多的南二病区担任护士长。进入隔离病房,必须全副武装,穿戴着面屏和厚重的防护服,透气都很困难,她和姐妹们在里面一呆就是五六个小时。
有时候给患者翻身,八九十公斤的体重加上身上有很多管子,对护士团队而言不仅是技术、更是体力的挑战,每次下班时大家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面屏上经常有水汽,操作的时候根本看不清。白天8个护士管理将近30个病人,晚上4个护士分两组负责。重症患者身上插满各种管子,所有的生活护理全都由护士来负责,还需要随时关注监护仪器上的各项指标数据,做好记录。这对大家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胡徐娟作为病区护理工作的负责人,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每天早上七点钟,第一个走进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及护理落实情况,下班时最后一个离开病房,加班加点更是常态。在她的带领下,这群战友在高强度的护理工作面前,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白衣天使,是天使,更是普通人披上了战袍!她们是默默无闻的女医生,是普普通通的女护理工作者。中华护理学会的工作群里,传播着武汉方舱医院一位护士写的诗:穿上钢铁盔甲,刻上武汉两个字,让所有的刀刃无处下手,让所有的牙齿难以啃噬。
正是她们的逆行前进,才让无数民众有了岁月静好。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