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收视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01.06.2016  07:04
  


5月17日晚7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干部和科研人员集体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第一时间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结束之后,众多科研人员纷纷发表感想,表示将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实践,就如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宗哲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任重大。  

任宗哲说,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问题上,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才能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方法,包括一些实证方法。可是作为最一般的哲学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会因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错误而陷于谬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会阻碍创新而是推动创新。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它同样应该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品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创新同样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动力。我们哲学社会科学与时代和国家建设的某些不适应,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创新问题。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学研究方法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来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唐震研究员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更加坚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兴全研究员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立足新的实践,加强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究工作,准确阐述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白宽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鼔舞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斗志和提升科研人员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科工作者要以人民为方向,为人民做学问,让历史检验科研成果。这是我们今后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应把握的方向。” 白宽犁说。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大使命。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对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若干重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以便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包括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伟大事业。” 白宽犁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能发挥它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愿意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从事研究。通过这些方面,勇于创新,提高我们研究的学术水平,培养出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培养一批理论联系实际,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理论骨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咨政育人,提高全民族人文素质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链接: http://www.cssn.cn/skyskl/201605/t20160518_30139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