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体系重构:期待“开关”开启

09.03.2015  13:06

      2015年,对于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来说,必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去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方案被不少人视作科技深改的“节点”,指出其触动了我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优化布局的“开关”。

      与往年一样,今年两会,科技体制改革仍是科技界的一个重要议题。自《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至今,30年已逝,改革迈入深水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调整的方向和细节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而其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也令人担忧。

      新的曙光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计划存在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现象。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40个部门管理着近百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跑部钱进”、多头申报、“九龙治水”“天女散花”等问题阻碍了科研效率的提升和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面对这些问题,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新方案,成了照进科研界的一缕曙光。

      “国务院发布的中央财政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对原有各计划存在的重复、分散设立项目,避免碎片化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引起了全国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如何实施是大家热盼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周玉梅告诉记者。

      此次改革方案,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将目标定位于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基本原则明确为“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

      “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对于此次方案的价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如是评价。

      第三方困局

      这份6000余字的改革方案,被不少人浓缩成一句话: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国家科技计划将全面整合成五大类。“科技体制改革,首要问题正是政府职能转变和顶层构架的设计。”顾逸东说。

      他表示,政府应当在宏观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根据科技发展态势和国家需求,从顶层布局不同领域的总体科研投入,同时又对不同领域的科研投入分配进行统一协调。

      在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看来,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并不意味着政府“放手”。“这是一次政府层面的改革。”郭跃进说。

      《方案》提出,将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绩效评估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择优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结果作为中央财政予以支持的重要依据。

      “如果说这是一个类似于中介的机构,科学方面的中介机构就是咨询评估机构。但目前在我国,这样的中介机构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让它发育起来,才能逐步替代部分当前的政府职能。”顾逸东说。

      他表示,我国的咨询评估机构目前大多是从原来的政府部门里剥离出来后,再受政府的委托来做项目评估,工作并不完全独立。未来,要做到在评估项目、经费时,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独立的立场,还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他认为,咨询评估过程,对参与咨询评估的专家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第三方机构本身的建立和成长还需要一定的培育过程。

      不仅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我国科研部门之间条条框框的限制严重,受部门利益、单位利益的制约,第三方机构想邀请到具有较高资质的专家并不是很容易。

      拭目以待

      目前,尽管《方案》已经出台,但改革的“开关”似乎还没被打开。《方案》自印发至今已经过去数月,接下来,《方案》将怎样落到实处,也令不少代表委员既困惑又期待。

      郭跃进告诉记者,由于中央尚未出台明确的《方案》实施细则,地方也仍然处在“待命”状态,并没有开始具体的改革举措。

      在优化科技计划布局方面,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尽管改革方案已经将科技计划布局划分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但这五类科技计划之间难免会有重叠,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保证计划之间能够进行协调和动态调配。

      此外,具备哪些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可以有资格被改造成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当如何防止滋生新的权力寻租情况?国家科技计划全面整合成5大类,如果在调整过程中,遇到部门间利益冲突的问题,是否有可能阻碍整合的进程……

      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出了同样的困惑。“有些问题也是我们想知道和了解的。”周玉梅说。

      “现在是国务院出台了改革方案,但最后的具体操作可能还是要依赖于各个部委。如果不作很认真的调整,过去科技计划体系的格局将很难发生改变。”顾逸东说。(倪思洁)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