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辞的95后:不是“不喜欢”,更是挑战“不可能”
心理专家解读秒辞:不是简单的“不喜欢”,更是挑战“不可能”逃离不是最终目的,你要去哪里才是目的
上班第一个小时看见同事打游戏就想走人、毕业3年竟连换7个雇主、被领导一句话气得转身写辞职信……当下处于职场最年轻阵营的95后群体,频频出现“秒辞”现象。相较于职场前辈,他们似乎态度更“刚”,行动更“敢”,效率更猛,一言不合就跳槽。
视觉中国供图
那些秒辞的95后,究竟是不靠谱的逃兵,还是忠于自我的勇士?
“关于95后秒辞,我觉得行动是以秒计算的,但辞职的念头不是在一秒内产生的。”日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接受本报专访,结合心理学研究和现实案例,分析95后秒辞行为的成因和特征。
汪冰指出,秒辞的心理临界点,通常出现在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再忍耐、得失的平衡被打破,感到“不值得”的状态中。“归根到底就是快乐和痛苦、得到和失去、获得和付出的对比已经严重超过了我们心理容忍限度的时候,那我们可能就会辞职。”
根据汪冰的观察,以下几类性格特质的人容易作出秒辞的决定。
第一种是“冲动型”。该类型的人不太考虑后果,“念头和行动之间的距离比较短”,易出现一个“情绪绑架”的行为。“情绪绑架的意思就是,你的理性已经被情绪的洪水淹没了。容易被情绪绑架的人,感到愤怒、痛苦、不适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作出一些重大的抉择,比如辞职”。
第二种是“对舒适区固执”型。这类人“对职业抱有自己的期待,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适应我的”,比如会固执觉得别家老板很好,自己的老板不够好。这类人“归因偏外在”,喜欢“甩锅”,责怪他人,而免除自己的责任。
第三种则是“理性型”。看起来似乎是秒辞,但实则已经经过长时间的计划和思考。“这种人就像高压锅一样在蒸煮,直到有一天,这个气压突破了临界点,他可能会爆发。这样的秒辞,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秒辞分消极和积极两类。消极的秒辞者,到哪儿都不开心,永远在挑剔雇主;积极的秒辞者,始终有规划,知道自己能为雇主提供什么。
真正基于理性思考的95后秒辞,深究其原因,背后是这一代年轻人相较于父辈的观念差异。汪冰指出,95后的父母那一代对待工作的观念,往往是“从来没有觉得工作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儿”。
“但是现在孩子们认为,快乐是任何事情的标准,爱情应该快乐,工作应该快乐——这就意味着对痛苦的忍耐度在下降,有钱难买我乐意。当我们把快乐的主观感受作为一个职业的标准时,对职业一定是比以前更挑剔了。”
如今在很多95后眼里,即使自己很擅长做某份工作,但若工作不能再为他们提供热情和快乐,他们干得再好,也无法产生持续的成功感。
结合95后徐宇和王森的案例,汪冰觉得,这两个年轻人虽然处境和跳槽经历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辞职,不是出于简单的“不喜欢”,他们的辞职是在挑战不可能,挑战别人认为“既定的职业框架”。
案例中两个95后,大部分秒辞的动机是因为和自己梦想的远离。“这是我们衡量一份工作的方式:一个方式是外在标准,别人眼光中的我,别人给我的薪酬等;一个是内在的指标,如生命价值、意义、可能性”。
任何一场辞职,逃离不是最终目的,你要去哪里才是目的。
“他们这种秒辞,是带有一个强烈、长久的目标和规划的。他们在经历‘不喜欢’的工作时,是个‘照镜子’的过程。”痛苦,或许在提示自己和这个工作不匹配。汪冰觉得,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画出自己的事业地图,必然很长时间里要承受迷茫。“没有地图,但我们有指南针。”汪冰以案例中95后为例,他们敏感运用了“感受系统”,知道自己对理想职业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很好的指南针。
除了拥有敏感的“感受系统”,年轻人还需要配备一个强大的“屏蔽干扰系统”。“你可能会看周围人,觉得我和你同时毕业了3年,你怎么都到了那个程度,我才到这儿?我要不要也去你的那个方向?”汪冰强调,所谓“做自己”,是一定要支付焦虑的代价的。“做自己”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意味着更困难,未必会成功。
95后这一代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我“感受系统”,且强调要将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一起,秒辞就颇像是一场不断对抗迷茫的旅程。“在初入职场的10年内,你需要不停地寻找。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探险家,你不会惧怕迷茫,你应该拥抱迷茫,探索未知的新大陆”。
汪冰觉得这于95后而言未必是坏事,所谓一下子就能看清楚的路,那一定不是你的,而是别人走过的路。你的人生道路应是独一无二的。
汪冰感觉到,职场环境已经在慢慢为这一代爱拥抱改变的年轻人而改变了。“当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心态,成为一个潮流,那社会会因为年轻人的要求而变革”。
当年轻人都去选择他们真正热爱的岗位,焕发热情和积极性,这对社会来讲是把零件放在了适合的位置,方能发挥最大的效率,人尽其才。“缺乏流动性的社会,所有人都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社会效率是下降的,质量和幸福感也会下降。”
年轻人的秒辞现象,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更大挑战。“不管是组织想留住人,还是人想留在组织,组织都要去研究如何能够搞定他们的心,他们最在意什么?”
汪冰相信,往后的职场中,企业对秒辞的年轻人会予以越来越高的容纳程度——但前提在于,那些秒辞的年轻人,能清晰明确曾经每一段路途的收获,以及现今的职业诉求,让企业看到的你,不只是一个情绪冲动的秒辞者。
-------------------------------------------------------------
“95后秒辞”专题刊发后引发网友热议,大家辞职的原因五花八门,真是应了一句话:千万别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辞职的。
这个公司待腻了,不喜欢楼里的味道。——@小萌站起来
来公司胖了20斤,决定回家减肥。——@反正我是坠胖的
挤不上二号线,不干了。——@起名字太难了
为了公司的利益,我想到对手公司去卧底。——@詹一星不是张艺兴
觉得自己挣得太多了,我不值这个价。——@未见青山
也有一些人辞职是为了寻求生活状态的改变:
我妈喊我回去相亲,我想了想,觉得结婚挺好的,所以辞职了。——@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要回老家继承家业了,我家正好有个矿。——@新新新
我要去追求梦想,去看我的星辰大海了。——@我家星辰
我要像风一样自由,再见。——@风一样的女子
当然,有的人也并非一味任性作出了莽撞决定,可以听听他们对职场的吐槽。
公司总让转发他们的东西到朋友圈,我不想发,又不是我的。——@李狗嗨
总是要加班,每周休一天,根本缓不过啊,据说要996,怕怕怕。——@露思宝贝
天天都要写日报,每周五还要写周报,太烦人了!——@宋宋小松松
主管带着我们加了一个多月的班了,一分钱加班费都没有。总是谈企业文化,为什么不能谈钱呢。——@元气少女
很简单,不想帮主管订盒饭,拿快递。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打杂的。——@五魁首六六六
对于“秒辞”的深层原因,网友作出解读:
许多公司将辞职原因归咎于95后不负责任、不能吃苦。其实,如果吃苦能够带来更好的报酬和更高的发展平台,年轻人是愿意吃苦的。但如果只是意味着接受公司剥削,那年轻人是不会愿意的。——@反正要一起疯啊
面对就喜欢给人画大饼的老板,不走干吗?我是去年的应届毕业生,前任老板就打着学习的旗帜,经常让我加班,念叨着等公司发展了,就给我升职加薪。可是,这是一个连春节福利都不愿意发的老板。春节过后,我辞职了,做了不到两个月。——@ Lucas
这是现象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干吗要将就?双向选择,不要总是一副包工头吃定搬砖大学生的样子。今天下午我刚辞职,与自身职业发展不符合不喜欢就不做啊,没必要委屈自己。——@猪猪侠zwz
单身不辞,何时再辞?如果明确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其在按部就班的职场里做一只温水青蛙,不如赶紧离开,找个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中意单位。——@不想工作只想看电视剧
也有网友表示“95后秒辞”的现象要从自身、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来找原因。
大学毕业生确有自己素质能力不足的地方,但一招聘就要对工作多么熟练、多么能干也不现实。当然,一些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就业挑肥拣瘦,但这恰恰是需要学校、用人单位积极引导、包容和培养的,谁都有这最开始的一步。——@红玫瑰小姐姐
同时,不少网友认识到,95后的秒辞现象反映出了年轻人的抗压能力较差,不利于良性职场环境的形成。
不管是几几后,走上职场都存在着一个缓冲期,随性洒脱不是逃避压力的挡箭牌。——@不忽悠星人
如果在职场中稍有不如意便随意辞职,那是不是在婚姻中,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离婚?虽然是个人自由选择,但有时的确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占了上风。——@要买放心肉
最重要的原则性事项,应该在入职之前就考虑清楚,和公司协议好。年轻人就是容易闷头做事不考虑以后,那些过得比你好的人都是因为想的比你远。孩子,长点心吧。——@人生是一场苦行。
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