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人类生态文明美丽画卷——从北京世园会看中国绿色发展的“世界贡献”
4月29日,花车巡游经过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我希望,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
4月28日晚,伴随习近平主席浑厚的声音,万众瞩目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
29日,北京世园会向海内外公众敞开大门:约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展示,120多个非官方参展方亮相……
这是嘉宾云集的盛会,这是绿色发展的礼赞——
地球,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以“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为主题的这一园艺“奥林匹克”盛会,犹如一扇窗口,向世界昭示一个古老东方大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和各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更昭示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信念和信心。
中国贡献——中国植被增加量占全球植被总增量25%以上
4月29日,参观者在北京世园会安徽园参观。 新华社发(任超 摄)
牌坊、徽派“三雕”……“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安徽园将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样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地村民世世代代热爱居住的地方,常常将河水、溪水引入村庄,在村口修建亭廊、种植花木。”世园会安徽园设计师王引说,“这种开放式园林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上千年,保护了青山绿水,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一语中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园会正式开园。这是参观者在昆明世园会游览。 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 摄
历史在前进,文明在延续。一代代中国人,接过接力棒:
——40年前,中国设立植树节,一年一度大规模绿化山河;
——20年前,作为A1级世园会,昆明世园会成功举办,人们进一步理解园艺和人类的关系……
从昆明到北京,A1级世园会再度呈现,中国已今非昔比: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20年里,中国园林园艺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和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更追求高质量、有品质的生活。”北京世园会规划阶段总负责人胡洁说。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中国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
这样一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不久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卫星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世界首位。而在“中国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
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最大的贡献。
——“最大贡献”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为民的初心。
延安,革命圣地。
从2000年“半黄半绿”到2010年“一片碧绿”,再到2015年“整片深绿”,卫星遥感植被覆盖度图像清晰刻画出陕北延安的蜕变。
随着绿色的增加,苹果、花椒、红枣等经济林,也富了退耕群众的“口袋”。
——“最大贡献”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
拼版照片:上图为治理前,山西朔州市右玉县的荒凉沙地(资料照片);下图为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新华社记者曹阳2018年8月7日摄)。右玉县林木绿化率从1976年的12.66%增至2017年的54%,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一道绿色丰碑。 新华社发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造林故事感召吸引无数人;20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山西右玉从不毛之地变生态绿洲;距北京最近的库布其沙漠,经过长期治理,沙尘天气从每年几十次减少到数次……
——“最大贡献”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坚定的绿色发展之路。
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影响世界。
中国绿色发展的道路吸引着世界目光,赢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门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充分认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和成果。
“实践证明,中国走出了一条不靠污染转移、污染输出而靠自身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新路子。”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说。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城市的人口大国,中国积极有效地推进绿色城市理念,付出巨大努力来改善环境、保护自然,这对全世界具有示范作用。”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这样评价。
世界交响——中国积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4月29日,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前,演员在花车巡游中表演。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宛若“如意”造型的中国馆,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00多块太阳能光伏板用于照明;
——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及景观环境,保留约5万棵各种原生树木;
——地处候鸟迁徙通道,园区专门打造了一片湿地,为鸟类、鱼类提供繁衍生息的乐园……
“我们希望通过北京世园会的举办,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绿色发展的态势,也希望世界从中国绿色发展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的建设经验,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绿色家园。”胡洁说。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绿色生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始终在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而辛勤耕耘。
这是知难而进、率先垂范的倡导和担当——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016年,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迈出了实实在在的“去碳化”步伐;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2015年,中国宣布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这是播撒理念、引领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油改电”的斯里兰卡科伦坡集装箱码头、光伏板下可以长草种瓜的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阳能电站……从高铁到智能电网,从先进核电技术到煤炭清洁化利用,中国不断分享先进技术、方案,将绿色发展的理念传遍世界。
卡西姆电站项目是在中巴经济走廊落地实施的大型能源项目,采用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超临界机组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利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和海水淡化补水,为当地留住了蓝天碧水。电站员工穆巴沙自豪地说:“我会在卡西姆努力工作学习,提升能力,将来也能去其他国家帮助他们建设电站。”
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28日晚,参加论坛的许多国际嘉宾又来到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
“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与会各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发出强烈昭示。
言出必行。就在几天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中国将就绿色能源和能源效率、环境信息共享和大数据等与外国机构密切合作,开展研究,提交政策建议。
“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西方最早提出“绿色GDP”概念的学者之一、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评价说,“北京世园会将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园林设计、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经验,帮助他们打造绿色生态家园。”
这是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全景(2017年11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天 摄
未来之路——从北京出发,中国与世界携手共筑绿色发展之基,构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用形象的话语描述“绿色生活”和“美丽家园”。
放眼神州,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习近平主席为“中国号”航船的前行,乃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中国馆、国际馆、植物馆、生活体验馆……中外各种园艺植物齐聚北京,奏响一曲世界级的“绿色交响曲”。
“世界将通过北京世园会看到中国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洛塞泰斯说。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
依靠创新,才能开启美好未来——
走进园区,“绿色身影”随处可见:运用生态滴灌等技术营造区域微气候;园区建设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设置沉砂池等过滤雨水,形成“海绵园区”……
“这些都是依靠科技实现转型发展的缩影。只有不断依靠创新,才能引领绿色发展的未来。”北京世园局信息化部副部长郭子亮说。
共建共享,才能不断合作共赢——
共赏百园,共品绿色。
世园会,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精彩会面,更是中国和世界在生态领域的一次深层对话——
丹麦设计师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定义新园林;
美国设计师带来“东西园”,探索寻找东方与西方园艺空间的“和而不同”;
英国设计师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打造“新丝绸之路”花园。设计师以此表达:各国将变得更近,世界将变得更小。
……
“相信北京世园会会给参观者带来享受,让绿色理念更深入人心,同时也把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一旨在推动绿色理念的活动带到更多国家。”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奥斯特罗姆说。
以绿为“桥”,一场联通东西方文明、沟通国内外发展的盛会,必将推动全球生态文明行稳致远。
以园为“路”,为了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家园,为了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世界携手,从北京出发……(记者李斌、王敏、刘红霞、阳娜、魏梦佳、李犇)
4月29日,参观者在北京世园会国际馆前游览。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4月29日,参观者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游览。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雷坪塔村村民张莲莲(右二)与家人一起出门(2018年5月29日摄)。张莲莲与丈夫王耀武用30多年时间在当地造林2000多亩,栽成了超过20万棵树木。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这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吴起街道南沟村的油松育苗基地(2018年5月2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这是塞罕坝景色(2018年7月28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发
浙江省安吉县灵峰街道目莲坞村村民(右)准备将生活垃圾投入流动垃圾清运车(2017年8月3日摄)。安吉在县域乡村推广“垃圾不落地”模式,实行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是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2018年8月2日拍摄)。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由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与斯里兰卡国家港务局合作建设。2017年11月,码头完成全部40台龙门吊及40个集装箱堆场“油改电”改造,这使其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家,也是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码头。 新华社记者 朱瑞卿 摄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真纳太阳能工业园中兴能源光伏电站内,中巴两国工作人员进行设备调试(2016年5月摄)。 新华社发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