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在港媒刊文:“美国并不是它所认为的那种善意的力量”

18.06.2022  16:13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艺璇】6月10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发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题为“在别人眼里,美国并不是它所认为的那种善意的力量(In the eyes of others, the US is not the benign power it thinks it is)”的评论文章。文章称,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往往是自私的,其对“开放市场”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设计,通常主要反映的是美国商业和政治精英的利益,而不是小国的愿望。

  

  《南华早报》10日文章:“在别人眼里,美国并不是它所认为的那种善意的力量

  文章开头先是提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关注点是与日本的竞争。当时,美国国内的声音认为,美国不能让日本主导关键产业,必须用自己的工业和贸易政策来应对——不仅因为这些政策可能有助于美国经济,还因为美国“根本不可能成为第二”。

  文章称,柏林墙倒塌后的30年里,美国一直保持着“必胜的信念”。如今,类似前述的进程正以更大的规模上演。这是由中国的崛起和俄乌冲突两大因素推动的——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更大的经济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地缘政治风险。而美国对这些事态发展的回应是,寻求重新确立其全球首要地位。美国决策者们很容易将维护其全球首要地位的目标与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繁荣世界的目标混为一谈,他们认为美国的领导地位是促进民主、开放市场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核心。

  文章还称,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从根本上是“良性”的观点,塑造了“对美国有利就是对世界有利”的“美国例外论”的神话。这种神话蒙蔽了美国政策制定者们的双眼,让他们对自己如何行使权力的现实视而不见。美国在符合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会损害其他民主国家的利益,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在干预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

  文章进一步写道,美国对“开放市场”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设计,通常主要反映的是美国商业和政治精英的利益,而不是小国的愿望。而当国际规则与这些美国精英的利益背道而驰时,美国就会选择避开这些规则。

  文章提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最近发表的对华政策演讲中,将中国描述为所谓“国际秩序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挑战”。其实,美国决策者们在有关中国经济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麻烦很大程度上都与贸易、投资和技术领域有关,但这些领域几乎不存在所谓的“普遍规则”。

  至于布林肯所称的“重塑中国周边环境”,以“推进我们对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的愿景”,文章认为,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担心,美国的意图远没有那么善意。对这些国家来说,布林肯的声明听起来更像是在威胁要遏制中国,并限制其选择,同时胁迫其他国家站在美国一边。

  文章认为,布林肯将中国视为“对全球秩序的威胁”,是美国对自身“良性例外主义信仰”的体现。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越是将中国视为“威胁”,并试图孤立中国,中国的反应似乎就越能印证美国的“担忧”。文章以中俄团结为例,并援引美国记者罗伯特·赖特的话说,“被排除在此类集团之外的国家将会团结在一起”。

  文章最后写道,美国的外交政策精英们曾反问那些质疑为何要关注美国相对实力下降的人:“你想要生活在一个由美国、还是由中国主宰的世界里?”但事实是,其他国家宁愿生活在一个没有“主宰”的世界里。文章称,美国的领导人越早意识到其他国家不会用同样的“玫瑰色眼镜”看待美国的全球野心,对所有人就越有利。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